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今谈话节目的软肋

(2009-01-29 23:13:19)
标签:

杂谈

成也主持人,败也主持人

谈话节目大多要有一个好的主持人,这个好是什么标准呢,主持人机灵,应变能力强,口才好,知识面广有阅历,最重要的是听话。这样栏目的编导就可以优哉游哉,只要把选题找来,交给主持人,主持人想到哪说到哪,说好了,这期节目就有了,说的不好,也能依靠主持人的知名度,让节目有一定的收视。

   

当今谈话节目的软肋

 

成也“统一”,败也“统一”

不知是出于成本需要,还是出于便于观众收看,统一形象的需要,很多同档的谈话节目,形式完全相同,每天播出的节目布景完全一样,只是主持人和嘉宾不一样,所以看节目有看重播的感觉。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弊病,如果每个节目都很精彩那还好说,要是节目的水平参差不齐,同档的节目就都会受到连带影响,因为观众弄不清楚每天节目的内容设置,只是大感觉一样,就认为是同一个节目,万一他那天看的是一个不太精彩的节目,就会影响他对整档栏目的忠诚度,这就有点得不偿失。

 

成也名人,败也名人

一个栏目做名人内容相对容易,一档栏目都做名人就比较难了,做一期名人内容容易,但要期期做名人内容更难,但是制作者往往会依赖名人效应来拉高收视率,以减轻或者是摆脱自己创作的难度,但是这样往往事与愿违,还是被名人牵着鼻子走,想到哪说到哪,说道最后不知说到哪去了。

这种依赖最大的害处就是,忽略媒体责任,制作者把业绩的产生,完全寄希望于客观,自己该进行的精到的节目设计和内容铺排,没有进行,或者是做的不够,本来期望收视率挺高的节目,也会出现滑铁卢,久而久之,嘉宾也不愿意来这样的栏目了,这可能就是名人访谈节目自生自灭的原因吧

                            

当今谈话节目的软肋

    

谈话节目要火,得依赖智慧而非形式的不断变化

成功的主持人不是孤立的,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创作团队的支撑,有非常凝练的背景资料,有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进程的策划,主持人是在这个雄厚的基础上,对导演的意图进行个性化的展示,而非想到哪说到哪。

节目形式上的创新只能使观众产生短暂的新鲜感,而内容是让观众忠诚的关键,我们所需要做的并不是不断的改变形式,而是在一种形式中加入最有效的内容,所以说质量才是我们的生命,这个质量不是轻易获得的,是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看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才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也才是节目的生命。

任何一种创意都是来源于社会存在和社会需要,一个合理的策划,故事的铺排,都是要把一个吸引人的故事,通过一个一个的悬念,链接起来,让他给倾听者足够的理由,必须听!这种把人们熟悉的生活陌生化的过程,就是在人们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表现人们并不熟悉的某种心理和情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人眼前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

                            

当今谈话节目的软肋

 

 每一个出现在谈话节目现场的人都要有其功能,这就是角色化和、功能化的问题,大家都是现场的参与者,倾听者,这些元素的集合,才是我们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故事和观点,缺一不可。一个谈话节目的内容要是那么吸引人,而且让人觉得非看不可,它的形式就一定会被忽略,因为人们被吸引的是精彩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节目的智慧所在,这是靠对生活的理解获得的,而不是凭空获得的。

不经历风雨,就别想见到彩虹。形式只能让观众新鲜几天。智慧引发的创新才能不断的给人故事、信息和观点,形式上越简单,智慧含量就越高。因为它已经不依赖形式了,必须依靠智慧。

                       

当今谈话节目的软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