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十一国庆长假,我和往常一样正在家里休息。当长假还剩两天时,也就是10月6号,台里突然通知我去开会,还是紧急会议。我慌忙离家赶到台里,在一般情况下紧急通知开会,不是你管理的节目出了什么问题,就是你违反了某一条纪律。于是我一路狂飙,心里也在疯狂的打鼓,这到底出了什么事?

到了台里后我才知道是有新的任务,此时我的心才放了下来。直奔三层会议室,当时的总编辑陆荧,副总编辑江洁红还有一些部门主任都在。随后会议开始,原来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布置申奥宣传片的制作。这部宣传片的历史使命是:在2000年10月20日,时任北京市长刘淇,奥申委秘书长王伟等,远赴法国蒙特卡罗向10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主席,和国际奥委会进行阐述时,配合演讲进行展示之用,这时我原本放下来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
此前我从没看过任何一部申奥宣传片,也没做过此类片子,而且还是由我整合台里各部门的同志一起完成……当我看完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在悉尼奥运会中国记者报道团播放的宣传片后,我都傻了。因为按照这个标准来拍摄,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平时的节目制作中,我们承担的任务绝大多数是非虚构类节目,很少使用大型设备,更不用说是使用电影胶片来进行拍摄了,要拍张艺谋那样的宣传片至少得用三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的制作周期只有14天……

接到任务后我们就赶到奥申委,进一步听取领导的要求。当时在场给我们布置任务的领导有:副市长刘敬民,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奥申委宣传部长蒋效愚,以及北京市外宣办主任王惠。几位领导首先告诉我们:这部片子将给108个单项体育组织的主席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播放。当时最令我们感到压力的是领导说的这句话:“你们不要有压力,就是申奥不成功,也不是你们片子的问题……”,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却觉得申奥万一不成功,就和我们做的这部片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毕竟是面对国际奥委会,和单项体育组织主席公开播放的第一部片子啊!
当时我对胶片拍摄还非常的陌生,但我只知道胶片需要冲洗,而且不能重复使用。领导布置完任务后问我:“你还有什么要求吗?”我大着胆子向领导提出了我的看法:“时间太紧了,我们还是使用摄像机拍摄吧。”至少这是我熟悉的专业。按照领导的要求,这个宣传片将包括古都风貌,城市接待,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环境整治等内容。此外我向领导提议:“这部宣传片的名字不如就叫《新北京,新奥运》。”最后我这个提议得到了领导的应允,于是我们就开始干了起来。

应该说这部片子的制作,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我第一次系统的,直接的,真正的接触到了电脑宽钛编辑,使我感到非常的神奇,那些画面的构图,色彩,速度在电脑上随意的调整和变幻,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以至于整夜整夜的编辑,我都不觉得困乏。
虽说有14天的制作周期,但还是要留出领导审查的时间,终于到了领导审查的日子了,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接受领导们的审查。应该说我们拍的片子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只是反复修改了三次就完全通过了。就在最后一次审查的时侯,我真的都快崩溃了,如果要是还通过不了,我真都不知道该怎么改了。当审查结束时,蒋效愚部长站起来给我们敬了个礼,深情的说:“小杜,谢谢你们!”。
中国第一部奥运宣传片
这时距离领导要出发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夜晚了,当时,领导已经完全做好了不带视频资料进行演讲的准备了。如果要是没有视频的支持,演讲就显得不直观、不丰富,缺乏节奏。要是这样的话,那我岂不是真的要愧对历史了吗?时间紧迫于是我决定,当晚就和郑兵连夜复制了200盘小带子送到奥申委,同时帮助郭坦(奥申委宣传部副部长)和赵卫(奥申委新闻处长)打包装箱,一直忙到了凌晨,此时我抬起头望着满天的星斗,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紧接着在香港举行的京港洽谈会上,领导要求我们带着自己制作的片子,去现场放映并进行申奥宣传,没想到这又一次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次的轰动主要是在业内,很多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业界同行,都被这部宣传片震撼了,他们说:“没想到内地的传媒理念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拍出了这么现代的片子……”

在现场,我见到了王伟秘书长,他说,在蒙特卡罗播放这部片子时,赢得了单项体育组织主席和国际奥委会官员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他们不仅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可,也被这部片子所传递的真诚所感动。王伟秘书长说,“行了,今后北京电视台也可以制作申奥宣传片了”。真没想到我们的这部片子还代表了我们北京台的水平,奠定了我台之后能够承接多部申奥宣传片的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