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麦小米伞妈滑雪美国旅行 |
分类: 生活麻辣酸烫 |
滑雪板的年龄比起滑雪橇要年轻的多。据大麦小米后来两天的私人滑板教练说,五年前这个雪场还不允许滑板的。后来雪场总是亏损,只好引入滑板。阿竹年轻的时候试过一次雪板,据他说感觉比雪橇要难掌握,他试了一次再也没有试过,可是他总觉得滑雪板的样子比雪橇要酷,因此他强烈希望他的儿女们能够滑雪板,实现他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咳咳,看来想让孩子替自己圆想的不只有妈妈哈。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有梦也要儿女圆。中外都一样,古今都一样哈!
阿竹跟我说起过雪板最初遭到排斥,几经曲折最后才得以被雪场接受。我去读了读滑雪板的历史。原来最初是1965年美国一个工程师给他女儿做的一个玩具。他把两个雪橇绑在一起,在一端绑了一个绳子,这样她女儿在站在雪板上滑下山坡的时候能对雪板有些控制。他把这个玩具叫做“snurfer”,是将snow
和surfer(冲浪)
合成在一起编造的一个词。他女儿的朋友们都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于是这个工程师将这个设计注册了版权卖给了一个制造商。这个“snurfer”在以后的10年里卖了差不多100万美元,仅1966年一年就卖了差不多50万美元。后来一些雪板爱好者(有中学生和大学生)改造制作自己的雪板版本,使滑雪板日趋完善。直到1979年,世界上首次滑雪板大赛在密歇根举行,这才开始了滑雪板竞赛。70年代80年代滑雪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不断地有新的设计出现,雪板和其他相关用具逐渐发展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1985年滑雪板首次被官方认可成为体育运动。首次世界杯同年在奥地利举行。
很久以来雪板爱好者和雪橇爱好者之间充满敌意。很多雪场的滑雪道禁止滑雪板。人们认为不懂技巧的雪板滑手会将雪从山上刮下来。好多年以来滑雪板的人得通过一些技巧评估才被允许坐缆车上山。在1985年,美国只有7%的雪场允许滑雪板。在1990年,主要雪场都将滑雪板雪道跟滑雪橇雪道分开的。现在,北美和欧洲97%的滑雪场允许雪板了。
据统计,大多数雪板滑手是18-24的年轻人,其中25%是女性。
感恩节去科罗拉多的“狼溪”滑雪的时候阿竹就想让孩子们试试滑雪板,可惜“狼溪”的学校没有集体的雪板课,再加上那次时间紧只滑了两天雪,阿竹只得作罢。这次Taos
Ski Valley
的学校居然有雪板课,阿竹肯定不会放过让孩子试试雪板的机会。我们的第二天是可乐妈他们滑雪的最后一天,可乐妈也要让可乐试雪板,这正如东风啊。跟大麦小米说第二天上雪板课,两个人开始还有些不情愿。是啊,感恩节刚尝到了滑雪的甜头,这次只滑了一天,还没热身呢,哪能舍得放弃滑雪去还不知有无乐趣的滑板?我跟孩子们说,雪板一定要试试的,他们可以选择第二天试,或者最后一天试。第二天试的好处是:1.跟可乐一起上课,乐趣更多。2.
试了雪板后,如果他们喜欢,可以选择第三天接着上滑板,甚至第四天也可以选择上滑板,如果不喜欢雪板的话,第三天第四天都可以选滑雪橇。当然如果最后一天试滑板的话如果喜欢滑板就没有再多滑的机会了。当然孩子们在这样的选择之下没有选择地选择了第二天试滑板。
阿竹兴致勃勃(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哈哈!)。九点一刻上课,阿竹决定八点到达雪场,第二天一大早六点多就用江南style
将老妈我和俩孩子叫醒。这个早上播放江南style还是在巴黎开始的习惯。那时候由于时差外加每天的暴走,连我早上也起不来啊,别说孩子了。当爹的就起来在电脑上播放江南style,节奏欢快有趣的乐曲很快就让好奇的孩子从床上蹦了起来。从那以后,旅行的时候江南style就成了我们家的闹钟。
匆匆吃完早饭赶到雪场,刚过八点。我们以为我们到的早,可是已经有不少孩子在那里了。给孩子注册,工作人员给他们量身高称体重试穿雪板和靴子,一切就绪后还不到九点。俩孩子坐在那里整装待发。可是等啊等啊,九点一刻过了孩子们还坐在那里,十点一刻过了孩子们还是坐在那里,真让人失望啊!11点多了终于来了一个教练带着孩子们出去上课了。我和阿竹终于松了口气。
第二天还是相当地冷,我这个怕冷的人大部分时间还是缩在室内。午饭后出去看看上课的孩子们,发现小米跟上课的其他孩子都坐在地上,帽子没带,棉衣敞着怀,一脸的不开心。
原来教练在让孩子们轮流滑下一段小坡,没轮到的孩子们都坐在地上。12个孩子论一次真的要等好久啊,冷冰冰地等待,难怪小米不开心。
果不其然,轮到小米的时候,她虽然按照教练的要求滑下来了,可是过后他就跟教练说她太冷了,需要进室内暖和暖和。教练就把小米交给了我。
小米跟着我进了室内,开心地大吃可乐妈的朋友带来的美味零食。吃饱喝足后,我说服小米再回到课堂上去。小米回去后很快就下课了。虽然课结束了,可是传送带还一直开着,于是孩子们自己开心地继续滑。滑雪橇的时候你的两只脚是分穿在两个雪橇上的,所以可以带着雪橇走。滑雪板就不同了,因为你的两只脚是固定在一个板子上,所以无法带着雪板走路,只能滑下来后把一只脚从雪板上松开,一只脚拖着雪板走上传送带,传送带将你传上坡后,你得再把那只脚穿进雪板上。可想而知,孩子们带着手套操作起来不容易,于是为了让孩子们多滑几次,阿竹就跑到坡上等在那里帮孩子们。孩子们一次次滑下来,越滑越熟练越滑越开心,直到传送带关闭了还不肯离开。阿竹为下课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大量练习而获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离开雪场之前,受可乐妈鼓励,我鼓动阿竹去找经理对当天的雪板课提意见。教练迟到两个多小时,一个教练带12个孩子,教练和孩子的比例太高。小米说她只轮到一次机会练习。阿竹开始同意去题意见,可是后来又不同意去找经理,因为他自己帮助孩子下课后练习得开心成效显著使他不再在乎上课的质量如何了。后来在我的“说服教育”下,阿竹去找了经理,结果经理当场赠送俩孩子次日一小时免费私人滑板课,然后剩下的时间免费集体课。嗯,经理的态度这么好真让人不好意思啊!不过,就他们的服务质量如何给他们反馈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第二天我看到他们的雪板集体课一个老师所带孩子的数量大大减少。
1. 快到雪场了,太阳才刚刚升起来。
2. 雪场停车场。人不多,虽然时候还早,已经有人早到了。
3.
这个雪场绿道不多,围绕着滑雪课所用的小坡四周都是坡度很陡的山。据大麦的足球教练说,这个雪场适合喜欢挑战的滑雪高手。早上九十点钟的时候,阳光照在周围的高山上,景色非常地赏心悦目。
4.
小米坐在雪地上,一脸地不开心。教练其实很不错。只是一个人带12个孩子,又是第一次的新手课,大概他所能做的让孩子们开心满意也真有限。后来听说他是教成人的教练,被临时拉去教孩子。后来下课后他还找我就小米中途“逃课”的事向我道歉。
5.
小米看见我拍照,朝我瞪眼。对不起宝贝,我觉得你生气的样子很可爱呐哈哈!
6. 后来终于轮到小米了,她还是很愉快地滑了下来。
8.
大麦下课后自己在练习。难怪最初那个想到滑板主意的工程师把滑板叫做snurfer,孩子们两只胳膊一伸开,小样可不是象冲浪嘛!下课后孩子自己练习的时候,我站在坡下看,小米滑下的时候故意两只胳膊前后伸开,一只小手直指向我,我也两腿弯曲一只胳膊指向她。母女俩哈哈大笑。
9.
可可看起来是个很独立很要强的女孩子。阿竹在坡上等着帮孩子们将一只脚穿进雪板的时候,要帮可可,可可很自信地回答:No, I don't
need help!
10.
下课后,孩子们自己在坡上来来回回滑了不下四五十回。
11.
有一次大麦摔倒后就势趴在那里玩了起来,看见我拍照,干脆翻过身来四仰八叉地让我给他拍照。
12. 阿竹等在坡上跪在地上帮孩子们穿雪板。
13.
住处有一个大壁炉。头天虽然下山早,可是因为去买东西,又找地方吃饭,回到住处就挺晚的了,也没想起来去用用这个壁炉。第二天阿竹突然想起来这个壁炉,就把火点起来了,没想到孩子们是那么地喜欢,两个人趴在壁炉前好一阵子,一个去洗澡的时候,另一个就趴在那里静静地呆呆地看着壁炉里的火出神。想必在山上的雪地里滚了一天后洗个热水澡坐在炉火前是最享受不过的事了。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打开房间门的时候,两个孩子就冲到壁炉前,看看有没有收到新的炉火木头。然后大呼:Yeah~~~~~~~,
we got new wood!
14.
老妈我也会在孩子们入睡以后坐在炉火前,出会儿神发会儿呆,把孩子们的手套翻过来,举在炉火前烤烤干。
15.
因为第一天滑雪课结束后,发现大麦的雪靴子居然不见了,肯定是哪个孩子把靴子穿错了。幸好住处附近有一个沃尔玛,无奈只好再去给他买一双。发现美国的连锁店在不同的地方也卖不同的东西。这里的沃尔玛里有大量的滑雪用的东西,南方的德州的沃尔玛就没有这些滑雪用的东西了。给俩孩子买了滑雪镜。老妈我虽然不滑雪,也提留了一条滑雪课,嗯,以后的几天我就不用受冷冻之苦了。
这是大麦的雪镜,臭美的小米戴上拍照留念。
16.小米戴上自己的雪镜。给她买了一幅白色的手套跟白色的雪镜上下呼应。可惜迷糊的小米第二天忘记戴,第三天就丢了。一次没用呐。
17.
两个孩子在壁炉前指指点点唧唧喳喳,也不知道那火有啥好说的。
Another great day! Life is
good!
前一篇:圣诞假期再滑雪(一)
后一篇:圣诞假期再滑雪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