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上阳赋》感作

分类: 影视书评 |
遇险的时候,有人接济一下,那种感觉是很实在的。总以为走到绝处,想在危机中走出生机,凭一已之力,惟有接受苦寒。幸而,桥不是独木,看似不关联的,实则相关联,隐隐中的缠缠绕绕。
总以为稳妥的时候,就会失于任性。这任性的毛病,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归于理智的稳妥。我以为,我渐渐是成熟了,无奈一旦感觉到暖来时,一动间,又似乎招灾了。祸福真是从来相倚,不可不小心地体察入危,好杜危防险。
总在感觉危险时,仿佛有求必应。总象有手伸过来,这安全感进而也催生了幸福感。这是我近来深切的体会。
好了,现在来说说我关心的娱乐圈,有关娱记。很多事情,在宣传上,我们现在注重导向。好象娱乐圈方面,正确的导向比较少--我有时叹息,八卦娱乐难道就只能这般写文吗。他们总是热衷于就一部剧的皮相进行讨论。这有何意义呢,不外说人老,配对不对,比如《上阳赋》,一群在演艺圈都有名望地位的人一起来撑起这部剧,因为有太多的关于少女感的非议,以及配对年龄的差距,我就去看了看。也没那么差劲啦。当然,如果子怡能象当初的姜文一样,找到长相象自己的夏雨来演自己的少年,那么她的少年及笄会更好地避开那些角色代入感略违和之感--违和不是因为子怡没了少女的胶原蛋白,而是,当她出场时,我分明感觉到群星在捧她,有点出戏。名气太大,有些要会舍得以中和,最好想成以培养带出新生一代也好。比如越剧的茅威涛,就带出了一个长相象她的蔡浙飞。王文娟先生也带出了王志萍,一代代,都有神似形似之处。这自然是一个必须提倡的阶段,眼下,为了撑起角色,演员演演少年也没什么特别不好,就比如,戏剧舞台上,也是有五六十岁还在演二八少女的。人们如果关注的是剧情,就会忽略掉这些。无奈,角太大,秀出了,娱记们就吹毛求疵了。一个人名气太大,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望子怡放开些,不要放在心上。整体来看不错,但就是可能因为大家都是大角,甫出镜,都难免有点因为名气,而让人心理上自觉因其出戏的感觉。
我妹子最近在看的《流金岁月》,我略略跟着看了一会,刘诗诗陈道明倪妮一众演的,他们演的是都市生活种种,就没有这样的问题,缘于他们比较低调平和。子怡天生尖锐,拨出,也就难免会招风招雨。至于说到由电影到电视剧是下凡,下凡有何不好,就要接近群众,但注意要敲好剧本。我欣赏这世间的女子,因为她们努力,而又知道什么是可以为世人容纳,并坚持力行,所谓的德艺双馨。记住这四个字。你才能走远。尖锐的,要渐用比较艺术的手法来让人感觉舒适。象刘晓庆,她就走过了被非议的时段,终于拥有了大家的许可。乐观,豁达是她的一种生活态度,而且她已毫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做自己。从她跟张纪中一起走红毯,感觉象两个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奇人一般,就觉得她很有趣和可爱了,可以弥补遗憾。
然后还是要提醒,娱记如果老是停留在对人的皮相进行攻击,似乎也于事无益,反是带坏了风气。人都会有老时,还是比较喜欢看到中肯些的,不会让人想到你是被谁买通了来写这篇劳什子文章的才是好娱记,要有自己的审美与判别,立场是不要偏离了正向,走入邪歪。除此之外,就不吹毛求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