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里的挽春

分类: 散文随笔 |

挽春对伊剩下的惟一一点怜悯与情意也消失了。不是我要舍下你,是你用你的狭隘绊住了自己的双翼,你无法飞到我这里来了。也就是说,我远远把你拉下了,倒也不是有意的,而是自然而然的。
她由是心安理得地做着自己的事儿。
还来观书史,阅时事。每天要做的事,按步就班着,每天想知道的,也好象在纷至沓来的教人知道。坐在斗室里,就这么观天观地着。自然,因为自身的薄弱与际遇之所限,挽春也知道,自己每天能淘到的金子很少,有时甚至只是贝壳而已。她把它们收集着,或者因为,有些相遇,因美而值得收集吧。
扯落风帆。让舟子在平静的湖面上荡漾。让阳光洒着自己的心舟,感觉春末的怡然。仿佛是一个孩子要成长到弱冠的感觉。于女儿的她,是可以出花园了,戴钗环了,于男儿来说,夏,应该是可以行冠礼了。
——夏还未来。可挽春觉得全身都是力量。精力充沛着。有希望在面前镜子一般。
她和夏面对面,看到夏盈盈地笑,一朵多丽的模样。便想到了榴裙,想到了水殿风来,想到了心荷一盏。举袂,春风正好,阳光也俊。轻的是什么呢?应该是裳衣。重的是什么呢?是清静。在清静底,可以观心,也可以察人。
伊说:不要察我,我怕。
挽春在心里微微地笑。
伊说:真的不要察我,不自在。
挽春便把自己掩在柳帘下。好吧,天眼都有了,自然我也好象可以省心些的。
与人舒服,便是于已舒服。
但,能察已似乎更重要。若能人人察已,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陌上风景,是否会风调雨顺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内心舒坦,是否又会实在许多。
答案是是的。挽春觉得自己就是在这样做的。她因此觉得身心舒畅。
若人间没有关情处,是否一切皆盎然又自在。
情总是不能恰到好处,因此不是矫情,就是滥情,无一是处。
挽春这么鄙薄时,见到青帝在那边忙碌。她远远看着,春园其实也没人们说的那么的暮色,不是吗,纵然有落红,也是自然的,反倒是那绿,越来越盛了。生命的颜色呀,盛得这般的叫人心清似水。于是想到了一句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大约,那伊人在盛夏里,披自己在绿荫中吧,那绿荫就是心静,是宁谧,因此上,也就能对一切盛热中和待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