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野草〉--诗意的斗士

分类: 散文随笔 |
读到鲁迅先生在他的《野草》中的《我的失恋》,有“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呢?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呢?冰糖葫芦,从此翻脸不理我……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呢?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呢?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终于,由她去罢。贫富悬殊的爱情,终究会很难成真的吧。
觉得这位留胡子严肃的先生好有意思,原来也这般风趣,不独林语堂懂幽默呀。
《乞求者》也是可怜,原来小乞丐向他求施,他也正穷途末路想着去乞求呢,还真是灰头土脸的,情境交融得不用长篇大论,就交待了一种末路之穷苦。
《影子的告别》更叫有意思,一种绝望,和影子对话,告别它,一种想死的心,和死后占领黑暗的小得意--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胡子微微翘起,我也莞尔。可是,那个时代他这样幽默岂非更见其笔力,更衬出这告别的意思,那应该是想要消除黑暗的决心。
《秋夜》用干枯的树枝致敬英雄。大约是向那些为国牺牲了的各路英雄的隐晦的表达敬意吧。那个时代,表达下敬意都要在夜里文中这样寓意性的说。鲁迅先生的直笔还是直中有委婉的,或者是环境所逼,比对于现在很多人的直言,我们生活在有度的自由中,抱拥我们的不是黑夜,是光明。
《复仇》的画面几近古龙武侠小说。或者刻意于说的是人性的幸灾乐祸和隐藏的冷漠与残忍。平民中的对峙,体验的或者是一种果真的生活之无聊,因为没有发生什么--但我看到了愚民政策的愚不可及,只造就一班空虚的愚蠢的被人欺压的不文明的人杀人。
《希望》对比的是麻木的绝望,青春虚度,再也看不到可以让自己澎湃的热潮,只看到一种貌似的平安。字里行间有悲苦,象寂寞在歌唱。那是年青时代的徬徨,也是爱国者的悲伤与诅咒,诅咒那个麻木不仁的缺乏生机的时代,因此也就更可见有希望的好。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喜欢这诗的语言,印象中的鲁迅先生仿佛手中拿的是一只乌黑的枪,却原来,还包藏着这浓浓的悲悯的诗意,仿佛那斗士的灵魂里有个诗的精灵。
在肃杀的寒冷中,留着胡子的鲁迅先生因为风筝想起了自己的弟弟,自己的亲人,想起了童年时犯过的严苛错误,严而未宽是多么残忍的一种虐杀呀,他想弥补,可又能怎样呢,童年回不去了,这《风筝》,是否承载了鲁迅先生对于宽政的渴望呢,原来我们对亲人的严,只是恨铁不成钢罢了,那里面有浓浓的情,它也比对出仁政的好,至少因为宽和少了损伤,世间毕竟没有后悔药。
《好的故事》用喜悦的心情描述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分明的景致,那是鲁迅先生心中的向往吧,比对于现实,却是皴乱的。越是斗士,越是心中有一个美丽的图画,那也可以说是理想追求。所以,并不是说锋锐的批判者就只有肃杀与无情,相反,这文字中,藏着浓情蜜意,藏着诗,都是对生活爱的眷顾与体察。
《过客》是什么意思呢,他那么在意别人给的一点温情。一点温情就让他那么在意和感激,他怕承担不起。不够淡的人生,的确是“你不要这么感激,对你没有好处”。这也是没有来处又没有去处的漂泊者的自卑吧,没有尊严,一点小关怀,便是天大的事儿了。以戏剧的方式娓娓写来,生动,形象。感觉到先生写作方式的多样性。
奇幻的《死火》,预示的却是生命可以结束,火却不可以冻死,生命的火种,要在绝地中求生,世间再无死火,而是求生之火!喜欢这样的笔触,我们的前辈们,其实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么严肃古板,这般灵动,这般可餐。
《狗的驳诘》最有意思啦,连狗都不想有那么多的等级与分别,它说: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与奴,还不知道……人类的世界分别这样多,我驳斥狗势利,狗却这么狡黠地告诉我,势利是人的世界的产物!我们人类,是自找罪受吧,它不过学我们而已。
今日读《野草》,那是自由与平等的语丝,是革命的火种,原来可以读的思想这么多,只是我们从来慵懒,从今要多读些,多了解些前辈一路的行辙,才知道我们的来处,也知道我们的去处!要去书写一个更恢宏的好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人生的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