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对比

分类: 散文随笔 |
生活在这般自然的画幅中的人的心情,一定别样丰茂吧。现代人,高楼林立的,看的是飞机,是云,是楼下马路上一只只铁皮的车子川流,景色的不同,自然心意也就不同。
为什么古人诗人多,还出佳品,自然是因为与自然的和谐,人在画幅中,既使是老农,也能信口打油几句。再加上信息慢,人心在宁静里会显得专注些,因此也最容易出千古的爱情。
现代人为什么少了隽永的诗意,因为终日在商贸间,古代的商人是下九流,现在的商人,只要做得好的,可以与达官贵人平起平坐,真是不同,你要想让诗人也这样,除非新时代的青山绿水催生出一个个儒雅的官人商人,一个个都能逢景生情吐露诗意的芳芬……那就赶鸭子入春波吧,看他们是不是一个个从水中爬上岸,就都变成了诗意的优雅天鹅。
这般想时,莞尔。
今时真是不同往日。往日的恩格斯与杜林要辩论各自心中的主义,还得细细研究,写上个一年半载的,再等着人家来出版成一本厚厚的《反杜林论》,今人,上个网,就可以辩论得面红耳赤,用口才与笔杆子在网络上就能搅起风烟,并且直接地象在面对面的打战,时效性还特强,每天都可以及时更新,不用那么辛苦的一天天地用鹅毛笔沾墨细细地写和修改,再送去出版,印出来,才在公众中产生影响。全媒体的如今,信息象速食面一样,一波波地生出来,仿佛春天的草丝,又一波波地被网民收罗去,再吐出新的信息,就这样不停地每天生机勃勃着……急乎乎啊,兴冲冲的,说空虚吗?其实每个人又好象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但也因此,粗糙与不事节制的放纵是难免了。
我还是看不下恩格斯与杜林的这场论战,只是象个懵懂的孩子,挤在他们的沙龙里,努力想听下点什么。结果发现自己只是在啃字,干噎,没能舒服地吃进去并且好好消化,看不了两行就忍不住打哈欠,只希望可以早点看完,等于听导师讲课,很想睡觉,盼着下课!
但它让我对比了现下的网络言论之便捷自由,讯息之通畅。整个地球,仿佛变成了大家掌间的明珠,你可以把它顶在指尖上,看它打转转。
我真是又恋慕古时的宁静诗意,又不免惬意在现代的一切便捷高速里。只是,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炫目之余,更觉得该去看看桃花,亲亲自然,在闹中求点静……
可你不是一直在静中吗?都退到二线了,还不好好学习,你想颓废吗?一个声音在耳边说话。好吧,那就继续学习吧。想起了,从前看某些书也是象看不下,后来好象还是看下了。初探其门,试着试着,也就走进去了吧。
象是一种无聊,春夜怀思,又觉得这两般对比,颇为有趣,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