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叮嘱别人远离消耗的时候,其实,自己也该做到如此。一感觉话不投机,就得马上借口走开,不让不好的话语乱了本来平静的心。高低不平的思想境界注定是难以将就的,难免会有辩论,一方如果以大不敬的态度来对待,更容易引发怒火,那时候,损人也就同时是损已了,仿佛也就成了一种将就的瞎扯。防止,还是远离跟你不相同的人为好,即使你心生疼爱,想着要向人传播你的所见所闻,不懂和爱面子的,只会让你难受。
我们这一生处心积虑所想要的,不过就是安居的平静而已。静美的岁月最是清爽。而心灵与话语的不着调,往往象是摩擦后会掉出些尘屑来,让你变得焦躁。领略善良的心,你就善良,感觉到不善良,你也就不善良。并不是说,你的心想到什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我们生而本来有感应什么的能力,感应危险或者美丑,并有所辨有所择。自然,这个时候要是可以骗自己往好的方向去想,自然是好,但别人流露的态度,是恶劣的,轻慢的,你能时时这么豁达好受?尤其越是亲近的,越是自以为你理应去关爱的的时候。最好还是听出端倪不好,马上走开,究竟平凡处的人心人语,就是这样的,你不爱听,并不能阻止别人不爱讲,既然不爱听,以后学会远离,即使心里有关爱,不同层次,有时真是还不如各自沉默,过好自己的就好。
这世界真的有些人心很不好。你爱静,他们说你孤僻,有心理毛病。你爱交际,他们说你交际花太滥。总是有可以被泼脏水处。能衷心地充满祝福与喜悦的,真是很少听到。只要坐下来,不是东家长西家短,就是哪个得绝症,要死了,口语间是平淡的,或者是幸灾乐祸的,完全没去想,今日你这样说别人,哪天你也被别人这样说,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而且,孩子们听到你这样说别人,又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他们是否会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或者,他们也复制着,一代代地这样着。所以我从小挺厌倦走门窜户,无聊的聊天最无德。到如今依然孤僻,不愿去登别人的门。每次登门或群聚都少有开心,还是喜欢独自。
美好的灵魂总是向美向阳而生。他们深知接触浸淫的东西决定着思想的层次。所以文王的母亲怀他时,是不听不好的说词,不看不好的景色,不听不好的音乐,因此,才造就出一位大爱的仁爱的文王。舜若五岁前没有母亲的爱与教导,他也不会有后来对苦难的承受。可以想见,他的母亲握登,其实也是一位善良贤达的女子,只可惜短命,在他五岁就去世。
成长要学会多浸润于美好,遇到不好的就走开。宁可少知道点丑陋,少懂得点规则,清浅处的好是,我们应对涉世的东西,也可以少染些。少染些没什么不好,一样可以有华衣美服来穿。一样足够好好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