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史的思考(有答)
(2018-12-25 22:55:48)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
其实我常常胡里胡涂地做完事情后再来进行总结。因为心是端正,所以总还是觉得自己的行为可以被阐释出些比较合理的意味来。好比本来很平凡的一个人,遇着出色的人才,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就把这人的所有行为的端正处阐述出一种丰富的意韵,让伊一下子变的亮堂。这就是心所赋予的力量,你是什么心,就会感染什么样的心来懂你带你升华你。如果你的心不端正,你也许就不会那么认真地去执行,也就不会被他人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内涵。
所以,好坏都是自己的心在招引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吧。出色的人引得跟他一样出色的心来读懂他,是幸。逢不着的,也是命。马有幸遇到了列,于是也就被见证出真理性来了。
真理的提出,不也是从所见所闻和自己的行为与思考鼓荡中产生的吗?只不过,当时于提出者也只是一种思想,被自己端正宁静而热烈的生命思考着,体现出来,形成了那些语言,继而,被那个正有缘逢着的,如饥似渴地共鸣着的理解着,继而,成为他行动的动力,使他去根据你的理论表现出来,表现的过程是解决了问题,同时也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印证修正丰富着提出者的理论,于是有了一代代的思想。也因为有所印证,因为付之现实可行,于是它就成了真理,可以对我们的日常行政理事,做出指导。它就这样被阐述出更丰富的意韵,被人奉作圭臬。
没有去实行的,一定有斯时斯世的无法施行的际遇,是知音者寡?还是自己也无法确定?一定有一些原因影响了抉择,比如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是环境的不允许。所以又说,万法皆有缘定。时势也,抓得住的机遇,才是真机遇,逢着了,可以施行了,就要好好去实践,在实践中,再去润释,巩固,增强,提升……种种都是过程。
初生时的屯积总有艰难滞涩感,所以会有反复,会有出错,它同时也是一种启蒙,直到你渐渐明白,有了更高层次的需要……世上的真理都是一样的,都有它客观的运转与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就看你是不是把握了它,没有把握它的,指导不了正确的行为,也就无法很好地去检验这真理是对是错,就会走弯路。把握它了,是心端正的,有所学的,有所懂的,能思考的,不马虎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因为潜移默化的掌握与认真的解读,而能很好地去施行,所以,懂,是很重要的。世上的万法都是相通的,我们读名家的名段,总还是可以找到可以互相借鉴处,它也说明了,世上的一切皆由客观规律去自然而然的引导,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有什么出发点,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链条,环环相扣间,就会产生各个时代的不同。你只要找到了规律,客观地综合去处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懂到学懂,这样掌握着,才能更加自信地去做你想做的,并且把它做好。这也就是学海无边,惟勤是岸的另类诠释,更是我们所说的勤政爱民的出发点,惟勤于学,勤于行,勤于思,才能真正的去爱民。寓学于乐,方成大业。不学不思不勤,而不能因愈明而愈能行,子堪何为!也只会叫苦吧!
那位伟人提出而没法去施行的,也许当时也是初生,自己也不确定,所以没有足够的底气推行,也没有了机遇去推行。所以,能有机会去推行,就要好好地去落实去把握……当前我们正处在重要战略的机遇期,有很长时间可以为我们把握,我们更要珍惜这可以有指导,又有前行的动力的时代,好好学习,好好弄懂,好好推行,在稳中求进,小心翼翼地把幸福之基向上垒成坚实的堡垒。至于说前人自有功德,想来,山花烂漫,他应已在丛中笑。
何必再嚣嚣口舌去争议前人呢,人无完人,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时,哪个不是在启蒙中行进,既有蒙,就有错,有错更启蒙,这就是事物的合理性,客观性,智慧的人,都是从童蒙开始的,只要能学,能思,能行,我们都可以汲取到营养。如果说现在还要去跟过去较劲,只能是借历史,来更启迪智慧的一种平和方式。看尽人间风雨,只应更加大气磅礴,坚强有定。除此,皆累赘。浅思,对与不对,也付与时光去评说吧!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