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2018-08-03 22:04:28)分类: 下乡感事 |
现在会想到实事求是这个词。尊重基层的客观原因,为他们找到一条更适合他们发挥又不怨声的工作机制更好些。现在是什么事都往基层下压,而人手不够。基层居委又多少带着些排外,认为派一两人帮不了他们的忙,他们一个人就要负责好多的事。什么事都得找他们。他们自身还要搞经济建设,最终忙里忙外却还看着上头的人自己年底奖金一大堆,而他们的工资却还是要一半靠自己。
普通基层干部的想法是这样的。所以希望上头真得给他们解决工资问题。没有财拨的,难免会拖几个月才发。有财拨的就比较稳定。这应该是客观现实吧。
上头在资金发放上,的确是有问题的。分那么多等级,却没有想到最基层最先锋的那些级层,这是否也是犯了没有大局观念,只顾自己的毛病。没有把居委也纳入自己的团队,只顾自己的机关层次。你忙,别人比你还忙,你层层下压任务,却没想给下面的更宽心的工作环境,这也是下面觉得农村和城镇不一样的原因吧。互相抵触。
至于说到下拨给居委搞建设的资金,都是专项资金。不能用于工资。有的居委穷,有的富,决定了居委也没办法都有自己的产业。所以,要客观问题客观分析,要实事求是,不能硬性规定。这自然考验上层的决策能力。还有业务水平。
现在还发现很多工作的审批全部集中在一处,人们又得开始排队了,这是另一种时间浪费。什么事都有个两面,一开始是想要集中审批是件好事,可以方便群众。后来发现,人太多了,业务太多了,转不过来。
好象老存在人手与业务量不搭配。人的业务素质与业务不搭配的问题,还有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问题。是否因为手头负责的太杂的原因。一件业务只有做专了,才能精。
如果国家有财力支付更多的就业岗位拨款就好了,那就把人才安排到专而精,只有决策者是全才。业务者都要专精。
凡事根据当地的情况实事求是制定方案,好象更好些。又比如会议的说要精简,可是每天都还是会议不断,遇到急事,都要急事急办,等到开完会,什么事都别干了。所有能让所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开现场处理会最好,不用浪费时间在那些让人膨胀的启动仪式上,不过就是给领导长个脸,最好还是能一件件事有效地处理完,根据实际客观处理。但,那好象是高素质才可以做到的一种调度哦。
现在的问题是,总有抵触。因为各方面都还是因分配不均而有抵触,不管是老百姓自己在政策上的切身利益,还是政府团队层次中的切身利益,不管是上下层的人事安排还是平级间的工作任务,合力同心之余,总还是有那么多的可以怨叹!结合在上层处看到的那些过于追求官位,过于看重表面的功夫,便觉得浮华还是处处,实打实的,还要靠理解后的理顺,解除束缚在各方面身上的各种掣肘,那时候,这台机器,才有可能显出高效。
但也许我看到的视野还是不开阔不够深入。且先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