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虎啸龙吟》有感--你容下了这个天地。你也就镇守了一方!

分类: 影视书评 |
《虎啸龙吟》里的司马懿变得残忍了,杀人无数,源于张春华之死。也源于曹氏源源不断地猜忌。奇怪了,曹操这个一代枭雄,在管理自己的子孙后代上,居然不是象司马氏一样,让他们和睦,而是让他们斗,斗的结果就是,曹丕心胸狭隘,因在兄弟处受了太多的伤,而难容兄弟,自然难以倚恃兄弟的才华(本来曹操的儿子们都才华横溢,武的如黄须儿,能领兵打战,文的如曹植,曹操认为他有仁德),因为难以倚恃兄弟,便看中了司马懿这样的有狼视之质的人才,可就是重视他,有托孤之知遇,曹操三马同槽的梦还是一直象一把刀,悬在司马懿的头上,也悬在曹氏子嗣的心上,使他们从曹叡到曹芳,却又想倚仗他,又想除去他。
再大的忠臣也经不起这样无休无止的猜忌。何况,面对着自己的妻子与媳妇突然离世,灵堂前无知的小皇帝还自以为是地问他:三马同槽是什么意思!这就让他心里的安全感完全崩溃,他努力经营那么久的安全感,一旦崩溃,他只想成为操刀手,于是,三年蛩伏,他终于起而杀曹爽,灭他三族七千多人,连个孩子都不放过。接着又灭王凌,一个世家三千多人转眼也成菜市口的屠宰物。
历史就这样,转折点往往在于承重的安全感的崩失。谁都想活,为了保护自己,便不惜一切。所以,善变为妖,往往是存在的。能不变的,因为,他还有活的一口气,离崩溃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人家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小心地炒作,而不是随意,如曹爽这人,轻浮随意又只顾私利,是难以托三尺之孤之人,曹叡当初若托孤给夏候玄和司马懿,两个人或可成千古名臣,可惜,他托的是曹爽与司马懿,结果,就是两个辅政大臣的一个咄咄逼人为一已图谋,一个一退再退竟失亲眷而丧了心变了狂,一下子成了杀人狂魔。是为君者狭造成。
真正的千古名君是胸怀宽大的,也只有胸怀宽大,才留得住人才,安得住人心。
所以司马懿最后在水边想到了一生与诸葛所探讨的依依东望是为的什么,曾经,诸葛在梦里告诉他,是时间,是一生。而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人心”。
人心,不仅只是说获得大家爱戴你的心。司马一生经营,本来是一个有仁德的大臣,得了好多士子的心,才能与宗亲抗衡。最后,他因为杀戳,却失了人心,连他身边的候吉与他的三弟,都对他有了怨言与相离之心。这或者就是促使他得出依依东望,望的是人心的结论的原因。
人心,还讲一个人的心有多大,心胸有多宽。心宽者得天下。曹氏代代君王以挑臣工相争相抗衡为司政手段,结果就是最后三国归晋,而不是归魏。
可惜的是,司马氏的后裔一样陷于八王之争,内斗之中,兄弟尚且阋墙,又如何能得国家安康!东西晋,仿佛没有多少出类拔萃的君王。人们只记住了一个司马懿,记住了三马同曹,其他,有点黯淡!
也想心胸宽,不过,一个女人,胸怀大志了,还是会被压制住的,男女间的争斗,女人因狭,永远互相拉扯而使失败!算是明白了何以母系社会一消灭到如今,总是父系在说话!
修出一个心胸来,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就能象天空中的日月一样,比肩而乾坤有序,互为辅弼。
你容下了这个天地。你也就镇守了一方!只能对自己这样说。
另,非常喜欢吴秀波的《军事联盟》与《虎啸龙吟》,拍摄笔法细腻而诗意,让人想到三国时建安文化与魏晋风范。剧本源于历史而显露了深切的思考,不是浮浅之作!由此对吴秀波再刮目而看!优秀里又翻出了一层优秀,令人赞赏!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