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底两则

分类: 散文随笔 |
1
阳光终于出来了。数日苦寒,在暖力的回笼中,透过轻松的谈吐与笑脸,终于被驱散。
有人说:梅花也会怕寒!不怕寒是不合于客观的,梅的精神在于,纵然寒,有一点暖,马上精神勃发。她是细腻的,能够感觉到地心与天空中的任何有关春天的气息,故所以,才说她是报春花。
人多愿歌颂梅花,或者也因为这一点。先知先觉,谁不爱呢。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因为先知,而入了诗行,显示了画境之美。所以,俗者未必俗,雅也自俗中来,从来不必过于看轻或看重。
我们所有的作为,所有的表现,都为的要它生机勃勃,而不是灰颓黯淡。
自比梅花,也是一种对梅精神的向往吧。人,需有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才有可能始终循正道而行。所有的过于自我标榜与贬低,都不过是想与众不同而已。特立独行的确也是可欣赏的。故所以,我们偶尔也会这样,乐于在过于平淡中,寻求一点激情,又乐于在激情过后,归于宁静。
这个世界最美处,还是在于有光,有暖,没有这些的存在,什么梅呀,人啊,也都不复存在了。谁能永在黑暗与寒冷中生存呢!我爱阳光,我爱暖。想必梅花在春天的万花丛中微笑时,也会这样坦然地向众芳吐露这样的心声吧。如是,因同而自有福瑞!
2
梧桐。去了木边,便是“吾同”之意。
凤凰非“吾同”不栖。非“竹实”不食。不是同道,相将无益。只有是同道,才能久栖。
竹实因其青白而美。竹子也因有节而为人颂。那一节节也代表了有度有分寸。更美者,每一节都中空可容,又代表了虚怀若谷的能容。它节节拨高,又代表了有志。四时常青,尤称可其有恒。
凤凰以竹实为食,正是代表了对美好品质与精神食粮的摄入,这般想时。鸟,树,竹,真是最美的匹配也!能寻着逢着,当属三生有幸。
有感,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