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元畅想

(2017-09-05 14:30:01)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元节烧纸钱,如蒸桑拿,大大小小烧完纸钱后都天然一张红热脸。拜祭的菜式大鱼大肉的看着又颇挤胃,大概也只选一两样勉强填肚子。东西越多,没吃便已觉得撑得慌。
  近些年来很多家庭都把祖先灵位移入寺庙,以期减少拜祭事宜。母亲对父亲的爱使她还是逢节必丰富多彩忙个不休,一般拜过后,家里吃的摆得五颜六色,让人心里也撑得慌。你想在潮汕乡下的家庭里看到节日里收拾得清清爽爽真是很难的一件事。至少于我看过的,每个人的家都是摆得乱七八糟的。乱收拾起来真是撩得人心也乱,有时会愁苦地看着不知要怎么去收拾。所以心里特别向往可以不用来拜祭的,清清爽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家。
  对于家祭的感觉,小时候还有节日的幸福滋味。因为那时候总是什么叔伯啊,婶姆啊,堂兄妹啊,一大帮的,在爷爷奶奶带领下,于有天井的四合院里,或在良夜或在清晨,总是让厅里堂外灯火明亮着,八仙桌上各色供品菜肴虽多,因为办家宴,一切都在秩序中,大家有帮有忙,有条不紊,上下几世同堂,一起吃吃喝喝,吃喝其间,小一辈中年长些的,送菜,送拭脸的巾,送茶,彬彬有礼的,长辈们的坐位也有相应的规矩,那种感觉是很让一颗小心灵觉得有意思的。何况同时还可以跟一群孩子成群结队着,感觉亲情之美,虽然说,小时候的我有点腼腆,但也干过端茶送脸巾的活,感觉着自己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
  现在孩子们却享受不到这种在爷爷奶奶带领下,几房的叔伯或者妯娌带着几房的孩子辈一起团聚在祖先的灵位前一起叩拜烧纸钱,就好象,祖祖辈辈也在那看着似的奇特感受了。现在孩子们觉得最快乐的只是生日那一天,所有父母辈的可以一起来庆祝的独生子女兄弟姐妹们围拢来,在点着烛火的蛋糕前,才约略有了宗教般的虔诚。相比于父母辈少小时的人丁来说,这显得零丁多了,但唱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成了最大的奢侈,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在那烛火下小小的满足着。而拜祖先,则很少凑得齐了。也没了我们少小时那种在四合院里拜天拜地拜祖先的感受,简单得只剩下那些吃的!如蛋糕,如祭后最容易让人一扫而光的鸡腿!也只有祭拜上香时和烧纸钱时他们才感受到一点热闹的欢喜。
  一代一代的,多么不一样。我有时矛盾地觉得小时候在爷爷带领下拜祭祖先过春节的那些个红红火火有保留的必要,可是无奈人丁是渐来渐少的。同时也矛盾地觉得潮汕乡下一年到头二十四个节气都准备大大小小的拜祭很浪费时间和食物。总之,世间事,永远是有它正向的一面,又夹带着产生的负向的一面!永远在需要调适与选择中,有的可以一直延续,如生命的一代又一代,有的则必须有意地摒弃,如过多的拜祭造成的浪费与奢侈。
  但不管如何,传统说起来,夹带着那些故事,总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根源。这也是为何千百年来,纵感觉到繁琐,又难免香烟缭绕的信仰的原因。
  我就是这样爱着这样的家乡,并在这样的家乡里成长起来的。后来人也不知会将香火传承改革到什么情况下,但相信有信仰,便必有虔诚的供奉,只是个程度与方式问题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