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环境促进精神文明的提升
(2017-04-18 08:50:44)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
原先35路是全城最破的公交车,司机也许因为开的车最破,讲话也粗声大气,开车横冲直撞,一股匪气。但是自从给换了新能源动车之后,焕然一新的结果是,他们谈吐变温和了,衣着也变整洁了,对待乘客的上下车耐心周到,显出了应有的素质。
看起来物质环境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提升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从前是16路显得比较体面,现在最差的跃升为乘客流量最多的,司机朋友谈吐间隐隐的因为自己开的是全新显得高档的新能源动车,而显出幸福感与自豪感。
这说明发展的确是对的。改变落后的状况,人们的素质就会自觉地提升。因为会自觉地让自己契合于那个环境。大多数人应该是这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正能量的正向循环吧。
现在每次上下班经过磊广大道,满眼都是春光。那些英华或粉或白,令人喜悦地在道路两旁幸福摇曳着,吐露着属于它们的生命蓬勃的力量。也有未曾被归入开发的田园,田陇与池塘,耕牛与翔鹭,城市中隐藏的诗意地方。
我喜悦于青山还在,绿水还清。也喜悦于,可以看到这些清新的自然。
进入真正的市区却又不一样的。车如流水马如龙,修路也让道路更加逼仄,在每一个高峰的时段。或者因为各色车多了,交通管制要求遵守文明戴头盔不闯红灯,收效感觉还是微薄的,也许我们的政府太温和,或者因为各方的条件还没完全聚拢,所以目前还存在放任的模样。但是骑共享单车的多了起来。骑车人的脸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可以放下跟人争开名车的虚华返朴骑一骑多年前踩过的单车,而有自在感!共享单车也为怕塞车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回家的方式,当然,是短途的。我喜欢坐在公车里捕捉这一切。
我感觉到人们赶路的焦躁。红灯乍绿,人们就迫不及待的往前开,也不管斑马路上的人走过了没有。当然,这最明显的是摩托车。人们似乎被迫等得失却了应有的耐心,什么都要急。
我们急躁而不温和的心,是否又和这些不够规整有序的环境有关呢!什么时候,道路才洁然有序,人们平和善良,各安其道,各为人想!
我期望着这样的环境能够在众力的谐和下,早早到来。当幸福感提升,你不彬彬有礼,就是怪事了!
人会恶,永远是因为环境恶。环境善了,人心不善的,应该是无的!我们在善环境方面的努力,不应缺席!而且应该被持之以恒!人心向善,万法皆善。反过来,万法善,人心也自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永远这般互相促进着,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