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答的追问

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

他总是跟我说不能光看人品,也要看制度,制度决定人品。他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总是认为只有制度才能让人变好,才能有个好环境。但他又忽略了制度是人制出来的,又是由人去行的。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会好好去执行制度吗?他只会耍小聪明,把制度变成他的制度,而不是大众呼唤出来的制度……而且大众呼唤出来的制度,也不可能是全美的。因为那也掺杂了太多人心的杂念。由人制出来的制度,始终还是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里面,所以一个人的人品胸怀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我看跟阿答讨论这个问题就象那个鸡生鸡蛋还是鸡蛋生鸡一样没有意思。所以我问他:你是怕我天使变魔鬼吗?
其实老子先生也说过两个意思:一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二是我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
先说老子先生的三宝,那就是人品。要慈,要俭,要有所敬畏,不冲动不冒进地做人做事。
而后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天地之纲。也就是兄所想要有的制度。它是不讲宽容的,它讲的是天罗地网与雷池。你只要一步走错,触到了天罗地网中的法度或者说越过了雷池,它就毫不手软地吞噬你。把你当成草狗那么贱。你再不是宝了,你就是草狗,谁叫你敢越我雷池一步,敢犯我的纪纲,那就没有人情讲,不跟你讲慈,不跟你讲俭,不跟你讲不敢为天下先,你已不慈,不俭,当了天下间第一个敢犯法的人,那就不要怪我不仁!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天的恒定性。
它非常明白地告诉你,这就是天地的客观规律。
人情世界可不一样。你犯了纪纲,他们假惺惺地说:宽容啊,人情啊……这个时候兄说的优秀的制度有用吗?没用,人在执行呢,你一有了伸缩,有了人情,制度就给毁坏了,就乱了。那么,说明单方面的认为制度重于人品和能力说,就是错误的。好制度还要好人品来执行。所以,人师孔子才说到了举直错诸枉。就是举好人品的来管理坏人品的,一个人正,就不怕他身边的人影子敢邪,他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小人情,而让自己成为废弃法度的钱奴才。
我并不是只崇尚人品,我也崇尚纪律。所以我力求讲究纪律。无奈常常遇上很多坏人品,他们不讲纪律,只讲享受,讲攀比,讲私利与计较,讲占小便宜。这样一来,最简单的职业操守也没了,自由来去,无所谓敬业,无所谓责任心,尸位素餐,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比比皆是,还自以为聪明地以为他们能瞒天瞒地。间接的,还不可以说不可以骂,娇贵得要死。这就是过往的独木难支,如果有好制度来了,人的素质还是鬼多于人,那么再好的制度也是空文。群鬼不会想执行它,只会留恋他们的私利。所以,才崇人师孔子,才讲百家争鸣,才厌倦那些故弄玄虚的沉默与为自己的错误粉饰的人。
效法天地自然,老子的一部道德经早就说明了天罗地网的存在,天地何以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天地的明智,它知道人不可靠。人必须被教化到能慈,能俭,能有所敬畏,不敢自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厉害的,那才有可能逃过天罗地网。
其实天罗地网也是人自己造出的,人心不善,步步都是险境与火炕,步步都充满了计较,步步都得有心机,他们因此造出了无形中的天罗地网,把自己网住。是人的一步步走出了这样的制度与环境,而不是天地想不仁,故所以,有那一句“自作孽,不可活!”
自求多福吧!人!
我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我是不平则鸣的旁观者,思考者,一个对天地充满好奇的小孩子,如此而已。
因为阿答不停的追问,便有了此篇,算是解答我的思索他的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