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
(2016-08-14 00:00:28)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
有文友相继说起王阳明的心学,大约都认为我是与阳明心学搭边。其实清浅的我,只偶读观音的心经,阳明心学实没怎么认真学过。我也不会去对着竹子格竹,因为我一向不喜欢程朱理学,尤其不喜欢朱熹。我知道的朱熹,是个虚伪的道学家伙,以压制女人为荣,但我因他倒是记住了一位很有风骨的女子,严蕊,以及她的那首《莫问奴归处》。能脱离朱熹魔掌,莫问自然便成了她的安稳与幸福。而王阳明,因为误信朱熹而格竹成病,好在他终究悟过来了,从此不再干这样的傻事。
我不晓得文友何以认为我与王阳明的心学有致。百度搜索阳明心学,倒是觉得知行合一,致良知,心不动等与我一惯言谈思考是有些象,但浅浅的我,所学随遇而安,天下学问又都是相通的,我不过是各家采了点皮毛,以娱悦自己学文思索的兴致而已。至于说到钻牛角尖如阳明格竹,怕会误已,则是文友多虑了。在我,一向总是摒弃着偏执与深沉的,所以一路反省,深心爱慕只有沉稳与简单。我自知浮躁或者过刚都易折,所以现如今努力让心平和,这与中庸的执中也无相违处。仔细想想,文友有这担虑,应是对我的爱护吧。谢谢。紫燕为人处事从来不爱深只爱浅,于浅易处力求能斫尽繁枝而简简单单,这方是我的心心所慕。知道我的人,当知我直率多于弯曲。喜欢便是喜欢,不喜欢便是不喜欢,从来随自然。这自然不是随意所能理解的。当然,我也知道,只有直没有弯跟过刚易折是一样的,都不合一阴一阳的道,所以,也知柔韧之好。正是因为如此,如今方不似从前愤青激动,象是长大些了。
我如今不多思,也愿朋友们对我不要多思。就象有文友也言,人与自然相谐和,便是德。有德方得。而我谓,与自然相谐和了自然就能有得,有得就是德,不用刻意。虽如此,也明白并不是说无得就非德。具体分析,还是天人合一为准。而阳明心学,想想最大的一点就是阳明的从小从心发志愿为圣贤,因这一心所体,行为上就不知不觉地以圣贤的思想为思想,渐渐终成一代明哲,创了心理范畴的阳明心学。说它无用与清淡等等,或是有误。紫燕为人积极,也并不是喜欢无用之人,之所以说到无用,不过是不夺人之要,不争人所欲造成的表象罢了。自己还是自然而然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事的,至于说到自己常觉已闲和无用,不过也是因为守岗行事敏捷,别人拖拉我则求快,结果,我已完事别人才缓缓行动产生的错觉罢了。
但无论如何,谢谢文友为我的状况生虑的一片心,从前我是热血青年,沸沸腾腾地做事,如今是过了不惑的,再风风火火,仿佛有点弱智。还是以稳重为要。以此为答复。并祝文友秋祺。莫问奴归处,且以严蕊言答之,信我的归处是安祥,且莫让风再撼树而不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