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与不争~

(2016-05-29 16:00:19)
分类: 散文随笔
争与不争~  在我的眼里,身边的一切,还是鲜亮的。人们口中的那些不堪,或者更多是一种人云亦云。也或者,见的世面不多,故所以,一个点就会被放大。比如,人们最近的热谈杨绛老人家的去世。多少人认识她,了解她呢,就是她的夫,又有多少人真的去认真读过他们的书呢。我只记得《围城》,但是,向来如是,一个出了名的人,她的一点一滴,真真假假,人们非得解除寂寞般的当成解药与稻草,抓住,折腾,说不尽的情话。人们就需要这样照着自己的想象去发情吧。这或者也是一种正常的人性。
  只是被说者不免有点烦。喧嚣让人向往宁静。所以,是我也要躲入自己的世界,不去纷纷扰扰。这是只有经过了纷扰的人才懂的。
  杨老人家想必也是经过了大争的时代,才选择了不争。因为争是很丑的。中国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争战与动乱,到现在,绵延着的争还在蚕蚀人们的心扉,这也是,人们敬杨老人家的不争的原因。那一句跟谁都不争,平淡中,显露骨气,不是为了一点血营营苟苟的人可以比拟的。是啊,不屑。争了那么多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几个活到105岁?也只有经过的了,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就是那位去了台湾的美龄老人,想必,也是厌倦了争,知道了宁静的重,才避台而去了美国,在蝗虫谷安度了她的晚年,她比杨多活了一岁,106岁去逝。
  不免想,大争者,都是未经大风浪的吧。而不得不争者,是在其位不得不谋其政,故而非得有所担当,这是高尚的争。但不说高尚吧,取舍间,只要你在争中,就难免会有丑。这就是隐士为什么甘为隐士,他们深知争中之弊。莽莽红尘,究竟谁都免不了一去,不如活得潇洒漂亮一些。
  但活,就难免要争。因为都想有一席之地,都想走向富裕。欣赏那些正当的争取。看《亲爱的翻译官》,就有这种感觉,为了理想,为了目标,就是受尽委屈,被看烂,也要努力争取,执著而不舍,不因别人一句判断,就自我消退。这样努力了的人生,自然无憾,自然饱满。一开始,便学杨绛老人的,是没有的,一般,都是经过一番大争,随机缘而尽努力,而后明澈...
  杨绛老人之所以不争,一定是看多了那些争的丑,她们那个年代的人,经过战争,经过饥荒,经过文革,是深知生命与宁静的重要的,敬她最后不在争中,只在奉献与似无为又有为里,她只为自己的爱去努力。而不是为欲去努力...
  那我又是怎样的呢?看多了有品质的,有实学的,有眼光的,才知道自己其实十分不足。只有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有些自大起来。跟真质量者比,又觉得不一样。从前没有自信,通过文字,找到了自信,后来,一再被诟病,一再被质疑,自信又遭到了打击,还是从文字里寻找自信,并且在自己不足处,慢慢努力,知道自己和真优秀的比,其实勉强及格,甚至很可能被看得不及格。每天都有一点感悟,一点进步,便觉得自己还是优秀的。人之短长,各有其因缘宿命,我也不必看不起自己。我只是渐渐省悟着睁开眼晴,抬头,去看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没给我多少渠道去参与,我也没有更大的能力,去拓宽我的路子。站在我自己的心灵高地,去观这个人世间,依然会阳光着,努力让自己内外明澈着,并,好好活着,活好自己!
  没有人可以去复制别人的人生,也没有谁可以因为羡慕而去重复谁的人生。我们都在自己的际遇里修行。都是人间的独一无二者。时代塑造了民国十大才女,也塑造了灿如繁星的大师大匠名人们,是时代的塑造与自己的取舍,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万事随缘去,所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做好自己就可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夜深里醒着
后一篇:听音乐侃别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