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泽

分类: 散文随笔 |

一周来,风尘仆仆的,走完厦门走广州。也不甚害怕独自去远行,只有家人谆谆叮嘱,就怕不曾独自远行的我会有什么闪失。
没有体验过独行,曾经觉得走出去会千难万难,如今体验了,才知道处处是方便,每一个城市除了卫生条件不一样,其实大多数是千人一面一般的,走进去了,便有了熟悉的感觉,惟一不同的是心里知道,自已来到了别人的城市,别人的故乡。
近广州时,看到八个大字:广通八方,惠泽四海。这或许就是初创广州的初心吧,“惠泽”两字,让我心许,所有的政事初心,应该都是如此才对。
朋友的接待,让人心里舒适,宁静。因为感觉到被尊重,被欣赏,被象孩子一样照拂呵护。听朋友聊天,可以感觉到那内蕴颇深厚。这才觉得,找到了懂我的区域,不会有戏我嘲我的虾,我可以自由游弋。
于是去看广州塔,去搭乘地铁,尝试下早早开发的城市与府会的味道。朋友告诉我:广州塔别名小蛮腰,是电视塔。这苗条修长且挺拔的身段,果然有点小蛮腰意味。想起厦门的海上明珠,造型颇相似,但和这广州塔一比,又逊色好多,所以说,永远不要自负且满足,世上总是一山还比一山高,没有绝对的王者。在我看来,小蛮腰比较时尚现代大气,海上明珠比较庄朴。以其造型设计的新式来说,广州塔略胜一筹。
吃完晚茶点走出广州塔,看到它已换上一身灯光铺就的红纱,远处高高的楼也灯火璀璨。真美,塔底下的人们显得安逸,我眼中的世界,仿佛都是祥和的。
咖啡屋里喝的是生梨汁,谈的却是文学。人生最好的相处,是互为导师,彼此接受,融合,而不是互相不服气。文学是我惟一的亮点,难得朋友体恤,从这方面认可我,给我自信。我却也不敢太过放肆,毕竟还感觉到自己浅薄。我象个孩子,以敬畏的心,在这一周里,接受着新的事物,感觉着这世界的同与不同。
闲散人来到城市,打扰着别人的忙碌,又感觉自己渺小如微尘。好在,顺顺的,一切安好着。当离别到来,长亭短亭里,有些矜持地送别。而后,在近午时独自拎包,去吃了一碗广州的小吃酸辣粉。真舒服,好吃得我又象怀念厦门的鸡腿卷一样,在这里一边打字,一边流口水。还记得那位卖粉的女子亲切,可爱,有礼貌。人与人,是能互相感染的,都这么彬彬有礼,互相尊重真好。
因为离车发时间尚早,便信步在路上走着,欣赏下广州的市容市貌。再一次感觉到,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相貌,不同是卫生条件与交通条件和管理质量,显示了这个城市是个文明人还是个草冦。这就是身份的判别。
意外发现天河公园,欣喜若狂,可有了消磨处了。
好大的天河公园,比我想象的大,园里还有两湖,一大一小。朋友问起时,就这样回答。心里想着天河,想着一大一小,便象想着双子,这里却是双湖。湖里有亭,名曰爱心亭。一切相逢,都是因缘。亭者,为停也,也为离别小站也。停者,小憩也。古人常在亭间相逢,谈讲些世事人情,道些风雅。记得从前写《杨柳依依》,张韵柳与杨羽纤,也相逢在亭边。有爱心则已够,又何必伤离别。
天河公园,也不知为何树有两塑像,一为瞎子阿炳,二为一外国音乐家,介绍牌座上文字已毁,只能自我判断,我感觉到这不是贝多芬就是莫扎特。我乐呵呵地去与他们合照。可惜了,阿炳手上只有二胡,弦弓也不知谁偷去了。世情毕竟无完美,文明的地方,也有不文明,防不胜防。
绿色丰蕤地映着湖光。湖边赏玩时,时有花语从绿里闪现,或紫,或红,或黄。一一欣喜地捕捉入镜。已是好久不曾近这样宁静的水色青荫,心里又有喜来,又有怡然。
整体是干净的。有退休老人在树荫下明湖边打麻将消谴,也有人在步行游园,或者散步健身。忽觉得,退休后这样的日子也不错。怎么都觉得现在的人日子过得满好,如果能知足的话,这快乐会象袅袅清光,总在绿意间扑闪。
回程逢着雷电相照的雨,好是总也成阵,不是台风。来时听得人讲有双台风,却不曾真会着。于是一路安宁,回归汕头。回到家的感觉还是好,到了自己的地盘,看风看水因的这一次远行,又是另一种心境。很舒服。
我想,经此一回,我以后敢独自去远行了。从此要定下计划来,每年出去走一走,长长见识。心要丰足,怎么能没有新陈代谢呢?就这样,在走走停停中,学习着,感悟着,也小小地丰盈着!这一方行程,也算得是苍天惠顾于我,泽润我这小小的一棵草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