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淡

标签:
佛学 |
分类: 散文随笔 |
陶渊明写《闲情赋》的时候,一定爱着某位美丽的女子,他把冲淡变成了笔里行间的浓情蜜意。想她的衣领,想她的发丝,想她的黛眉……把她整个人的形容举止都想遍了,恨不得自己就是她的身上之物,可以与她长相依傍。是另一种形式的,欲求难得的惆怅与思念。
爱到深沉处,可以下笔千言,也可以难以言表。
渐渐的,失望太多时,也就只有回归自己的内心。人情最是质朴处,在于简单。到了复杂时,也只有无言的美丽山川,可以抚慰,内心因人情之多谤多谄而产生的惆怅与孤寂。
自然地活着,丰富着。多面性的,每一面都那么美,不管是冲淡之气,还是浓蜜的闲情,不管是斥恶还是咏豪,真实的流露,没有半点负面的丑态,最是迷人。
可生活中。能不轻薄说人的,谄媚言论的,能得几个。爱清净的人,多是看得人情猥琐处只觉不堪,所以才淡泊以明志吧。
能为自己寻得一方净土,自然是快乐的。净土难求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躬耕修篱,也是一种美好的归依。所以才说到“心远地自偏"。
哂然一笑吧。知道一转身,身后都是不良的言语,只有向前,向前,走自己想走的路,寻自己想见的光明。而后,象一株风中舞动的兰,在峭壁间,观心月,观高山,观流水,观烟霞,也观云水……
附:闲情赋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而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绵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