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时代--萧红叹

(2015-02-23 16:18:35)
标签:

情感

分类: 影视书评

黄金时代--萧红叹

 


  那是一朵,寒风中的小花。在她的人生花园中,她如一朵小花,静默地开,又静默地凋零。她不懂世俗人情,也正因此,才会象花一样,当开则开,逢爱就私奔。因此,毁了必须在世俗人情里体面生存的她的父亲一家,也因此,她过上了漂流的日子,离开家后,与她的父亲再没见过面。从东北,一直漂流到香港,哪里也没能扎下她蒲公英般的身子,最后,死在香港那个方寸之地,年仅31岁。

  花开是自然的。但人的世界不允许。我们的自由,就是这样有一定的规矩的。离开了人情的自由,不是真自由,是凄风苦雨,是凋零。

  或者正是因为看到了她的这般不懂人情的自由,丁玲以一个老于世故者的眼光,看出了她的不会长寿。

  因为居无定所,因为孤苦无依,自然,对于生存的追求也就不高,如她告诉萧军的,之所以,在自杀条件十分充足的时刻,她没有选择自杀,是因为她还有死不瞑目的理由,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勇敢地追求她的爱,得到的是背叛,是众叛亲离,是寒冷。她搞不懂的如此之多。命运将她栽于荒野,她于是只要逢着一根稻草,一点火苗的温暖,便象饥渴逢着甘露似的,不会象别人那么精挑细捡。于是,她为生存,本能地找了她背弃过的未婚夫汪,天真地以为,自己还是从前那个跟他订婚的,没有私奔过的女子,而他,之所以会陪她吃陪她喝,不过是因为一个男人的尊严要挽回而已,睡了她,他的被毁婚的屈辱才平衡了,他于是和他的家族消声匿迹,萧红却还傻傻地,以为他会回来。

  她怀了他的孩子。在困顿里,负债累累。直到一封信把萧军招来了。寒冬腊月里,萧军又是她的一簇篝火,她于是仿佛枯木逢春,因他而活。

  她生命最美好的时代,或者就是萧军与她的那一段相依相存的爱之期。只可惜,后来,两萧才华的对比,萧军略逊一筹,一个大男人不满意了,于是,爱,生出了裂变。女人,在传统的观念里,仿佛只应是男人的附属,才华也必须如是,越过了,爱,就不完美了。

  为此,她不得不东渡日本,离开萧军一段时间。在那里,在那里的孤清与安闲里,她才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生命的黄金期。

  一朵小花,只能如此平凡地设定自己的最幸福时候。正如后来她与端木结婚的时候说的:我只想过老百姓的平凡日子!

  有时候,我们的要求不高,可是,想要达到这不高的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端木象萧军一样,也是她生命里对暖的饥渴里的一片稻草而已。这两个男人,一个太强,一个太弱,而她,就是一朵小花,遇暖则开,遇冷,能撑过去,就撑过去了,撑不过去,惟死而已。

  骆宾基问她:何以选择端木。她说:如果你已痛入骨髓,那么你就会对表面的流血感觉麻木了。

  端木好歹和骆宾基一起陪着她到弥留。她一生的所爱,萧军,却让她写下了《弃儿》这篇文章,任情任性地与他的王德芬,守着他们的八个孩子,厮守一生。

  她,不过是萧军的弃儿,如她弃她自己身上生下来的肉一样,弃了,就不再触碰了,任其自生自灭了。他,没有给她想要的平凡的老百姓的日子,她的愿望,被那个姓王的女子,在新疆的一场相逢里,轻轻松松的就得到了,或者这也说明,没有激情的爱的世界里,一切更来临得自然而然些,平和些,恒久些。

  而端木,也弃过她。端木是弱孩子,在武汉逃亡往重庆时,丢下她,用了她求来的船票独自走了,美其名曰,先去重庆安排。这样的男人,在现实里,应该是很多的,我想象,她是以怎样的隐忍,才凑合着这一段事实上并不是很般配的婚姻。

  小花夭折了。笔下流露出来的苦难,照鲁迅之妻许广平的说法:从没人写苦难写得这么让人触目惊心。她在苦难里走过,这或者就是上天给她的天赋的原因,让她谱写苦难,亲身体验。每一个天才,来这世上一遭,或者,真的都是宿命的安排。

  她生命最美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爱。她生命里最痛苦的种种磨难,也是因为爱。除了与萧军这一点小小的暖心的火苗的爱情之外,她其实都在为自己的爱的事件不停接受果报,无依无靠,四处漂零。逢着的朋友,也都是萧军党,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结交的朋友。丁铃喜欢她讲话时的自然与率真,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心机的,可以跟她说得上话的,在生命的生死场里,没能保住,她,就这样孤零零地死在一个临时医院里,结束了苦难而短暂的一生。

  没看这部戏前,在一本传记里看过她的一生,没有很深的印象,原因是,那传记里她的照片,并不是十分美丽的,也原因于,自己那时还年轻,看不懂这些苦难。

  现在,仿佛有些懂了。换一个时代,萧红若活在现在,还会有私奔的恶报吗?她只是象一个女人一样,在感情与理智的取舍间,总是偏向于感性而已。

  在那个时代里,她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暖的追求,在世俗人情的触碰里,铸成了她一生想平凡过日子,却终究难求的运命。颠沛流离与不合时宜,成就了她一部《呼兰河传》的影响,但也正如影中人最后的评述: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了。

  也惟有这点在告慰我们观后的心吧:花虽败去。那香,终究镂刻于笔墨翰章里而不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夜
后一篇:春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