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家有糖尿病,却总爱做些带糖的东西吃。女儿看了每次都忍不住生气,“怎么又做带糖的,你不知道你有糖尿病吗?”人是奇怪的,越被告知不能近不能碰的,越忍不住地想近想碰,老人也是这种心理。被女儿责了,她就淡淡地说:“我做着等人家来了给人家吃!”她自己不能痛快吃了,她便想做给别人吃也好。女儿听到她这样说了,好象也理解她了,没多说。只是觉得这也太浪费了,自己喜欢吃的,别人可未必喜欢,而且做着等人家来拿出来,又不够新鲜了。料知老人也偷偷尝着的。说了多少次了,没用。
不由地想,要是不告诉她她有糖尿病,不告诉她有糖尿病不能吃含糖的东西,她是否反倒会嫌糖而不吃了呢?想想好多人,真是越告诫越不听话的。可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辛苦嘴皮子,每次发现都提醒一下,而老人还是忍不住地,继续隔三差五地小孩子似地偷吃点糖!
2
不明白的事,可真是多,想也想不透。比如说,我们常在讲,要有一个好的体制,好的制度,但是在现实里,我们做的好象又是另一套。我们只鼓励竞争,甚至顺应人性,设置一些让人去竞争的名位,引诱起人们的欲望,并以此为叫人起来做事的驱使。为了争名位,人们摒弃简单可行的制度,明明一件事你把制度规范好,设置好一个有利于团队结合体现每个人的价值提高人们的职责观念,使人们各司其职的制度就好了,可是,人们却偏要七拐八拐地,把简单变成复杂。你要争名位,你就得好好做事,结果,想争这个名位的人为体现自己,就得大小事全争去,其他争不到的就吊儿朗当看那人儿表现,到最后,整个机关单位就变得只剩一个人在表演,这结果是百兴俱废,只有一个人在那勉强维持一种会做事的假象,而其他人,领导想叫都不敢,只能叫那极少数比较老实的。一个团队变成这样,是十分失败的。这就是以名位鼓励竞争的得不偿失。但奇怪的是,一代代的领导者,都在用这种方式。结果是一旦哪个有机会夺到所有的一切,就一副暴发户嘴脸,而其他人,见风使舵,势利而飘摇,一会儿扶这个,一会儿扶那个,而领导走马灯似的换,这些人就为了名位,不停地得变换嘴脸。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算再有才,也是弊屈的,背后一定会有很多恶名。而想推行的事,却永远是本来可以做到十分却只能做到三分,或者更惨,试问,这样为举一而实则一败涂地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意义,一个单位,兵卒全死光,如果不是有外力相助,几乎主帅与兵卒通杀,可见,所有的鱼蚌相争,到最后虽得益了渔翁,实则也还是大荒,需要进行创新式的有效的百废俱兴。但怕的是,这一枝独秀的举一方式还会继续,那就继续只能这样恶性轮回下去,别再奢谈什么团队精神。
我不知机关单位何以最后都成这样,他们培养出来的不是心怀宽厚的人才团队,而是一些老在耍小聪明,势力飘摇的人。可你还得去宽容他们,因为这就是这个鼓励名位竞争的社会在搞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