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继续感悟

(2013-10-12 10:26:09)
标签:

情感

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好多事,细想便发觉有好多矛盾之处,而世界,就是在这样的矛盾里发展的。因为有矛盾,我们才得去调整,去寻求合理之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这过程里发现,拾捡到一些我们不曾注意过的闪光点。所以,永远不要绝对地认为,你的决定与判断和行为都是对的,当你发现有错时,要勇于去改,目的不外就为了更好地走下去,让路依然宽广而充满阳光。
    我们经常看到好多人以绝对的心态来看待事与物,判断好与坏。我的意思是,要看当时的情境。每个人都在每一个情境里拿捏自己做人的方式,度得好,就成好人,度得不好,就成坏人。一时一境,造就着人的千面。能始终合理地拿捏到做人智慧方正的度的,毕竟要十分的修养,而完全做到无错不被诟病的,也仿佛是不可能。而大多数人,有三分有度就不错了。我们往往因为过于自由而失度,因为过于自由失度,便进而影响方寸的宁静,因此失于躁,无法更好的判断。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都难以拿捏为生之度,故而大多浮躁,遇到事儿不是走左就是走右,一定有所偏颇,又好面子,不知改错。恶性循环下,自然赢得的是一直烦躁。所以有人说,你得多近水,借水的柔韧之性来涵养自己,中和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恢复宁静。
    一切道理,放在任何情境中,都是相通的。我们生而为人,其实每个人都是管理者,都多多少少涉及着管理学,只不过,有大才的管大事,有小才者管小事,无才者,管自己。都在管。从中国的古代哲学来看,管理大事小事的前提还在于管理自己。管理好自己是前提。能管理好自己,就好比一个肢体的健康,进而便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管理你身边的人事与环境。你自己都管理不好,是无法明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管理又好比是养生,在于平衡阴阳,让五行的相生相克互起合理作用,不至因此生病。生病了,就要用药,秤度药量,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很费精神。这过程中,还要让病者既不能过于担虑,自己又不能过于灵巧显露,使病者轻视病症,过度依靠于你,一切都要藏巧于拙,为的是不至于加重彼此心的负担。因为心绝对很影响整个肢体的运行和病的疗效,两者心的不正或过分纷乱,都不利于肢体健康的管理。一位有道的良医从来都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观察病者的种种,而后在关键处轻轻一拔,如是,便起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非只重自己的收获,只想自己的脸面名声。他寻求的是合于道,合于医理的德。他在付出中同时也获得更多的管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的能力。
  斩断所有的枝节,从纷乱里看真相,需要更宽广的胸怀更深层次的阅历,需要破自己的局限。但,破局限也不是容易的事。那决定于你的环境。还决定于你的质朴性与胸襟。有了局限,好比人陷于瓶,看不见天。眼前有障。那样去判断就危险了。还不如守静,继续涵养胸怀,继续修行,领悟。直到有一天,积垒的涓流成川成海,也就算是走出了自己的局限。
  如今象是限在局面性里。你还须感悟。但感悟不是坐在心牢里空想。而是放到实践里,不要怕错,就怕失于闭门造车的流俗。还是要归于厚土,在厚土里,知错改错,而后,方许不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化
后一篇:重阳浅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