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论语(里仁篇)

(2013-05-13 09:51:23)
标签:

情感

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闲来无事看论语,看到一些注解,感觉有误,不大满意,管别人怎么想,我还是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注解一番,以共勉之。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仁处,焉得知?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是很美好的事。选择与不仁德的人在一起,哪里能得到智慧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不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受约束的环境,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安乐的境地,他总有受不了而变有的一天。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长久地安于仁德的境地,也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创造有利于行仁德的环境。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的对人好,也才能真正的分辨远离厌恶那些不仁德的恶人。(说仁德的人不会讨厌不仁德的人,我十分怀疑,没是没非如何知仁达德)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心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就不会去做恶事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富贵,是人所希望得到的,如果不是从正道来得到,宁可不要。贫贱,是人所讨厌的,不用正道来改善,终究也难脱贫。君子远离仁德,做了恶,又如何能成君子之名?君子是不会为了有得食而违背仁德的,即使是遇到紧迫的时候,遇到颠沛流离的时候,都不会那样做。(这里尽言君子的操守,是一丝不苟的)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在当世,我未见过好仁德的人,我讨厌不仁德的人。好仁德的人,没有人比他更高尚和了不起的了。我讨厌不仁德的人,是因为我只想行仁德。我不想让那些不仁德的行为体现在自己的身上。有能够整日都尽力于行仁德的吗?我实事求是地告诉你,我没有见到行仁德的人却力量不足的,因就算有这样的人,我也还未曾去见过。(君子行仁,是尽心尽意不会感觉到力不足而中道放弃的,他很笃诚)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的过错,就在于各自拉帮结派成群成党,也即物以类聚,看他们的错误,就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合乎仁还是不合乎仁了。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听到了关于道德的真理,就算是晚上就死去了,也是值得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人要是立志做有道的事,而讨厌那些贫穷没地位的人,做人势利,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再去与他多说一句话的。他太虚伪了,思想上想做有道的,行为上却是无道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这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来说,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也没有什么不能去做的,只要合乎正义,就能去做。也即是说,君子并不固执己见,也不拘泥守旧,他是不器的,能随物赋形,只要是善的,是正义的,就能去做。他是灵活的。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所占有的财产有多少。君子讲究的是规矩秩序,小人讲究的却是怎么去得到利益与实惠。也即是说,君子关心的是整体,是长远,是美好,小人关注的只是一已之利,是眼前,是个人的斤斤计较。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你凭什么有了这样的立足地。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而只求自己是值得别人去知道你的,是有美好的价值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道理只有一个,这个道理贯彻了我的哲学的始终。曾子说:是的。孔子离开后,门人就问曾子:这是怎么说呢?曾子说:夫子的道理从头到尾讲的,就只是“忠恕”这两个字。我们要做到忠心,忠诚,还要懂得宽恕别人。这是孔子的厚道,也即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所知道想要的也就是正义了,小人则只想要利益而已。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贤能的人,就要想着要向他们学习,看到不贤的人,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不贤了!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俸父母,见到他们不对的地方,要多次进行委婉的劝阻,如果他们不听你的,你还是要相敬,不要太过无礼执拗,这样就算为他们操了心,也不会彼此生怨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健在的话,就不要去太远的地方游玩,就算非得去,也要有所安排,有一定的指向,不要过于随兴。以免父母有什么事的时候,弟子不能为其劳,有失孝道。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死,三年能坚持不改变父亲的原则,继承父志,就可以算是能尽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来为他们高寿高兴,一来为他们的年高而担心他们的身体,这样才能做到晨昏关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人一般不随便说话,因为他们以能说却不能做到的行为为可耻的事。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以有规矩有秩序的行为来约束自己的人,失误的机会是很少的。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就要做到少说话,多做事。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肯定会有同志向的人来与他为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侍奉君主,如果老是罗里罗索,就一个问题不断说事,最终就会受到侮辱。与朋友相处,要是老是就一个问题意见多多,最终也会造成疏远。要懂得尺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亭亭欲立
后一篇:雨过天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