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道德摘要析义(义篇)

(2013-04-17 21:41:22)
标签:

情感

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一、义的定义
  义就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
  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汉。刘熙)
  裁制,将不需要的,不好的剪掉,制成有益的,有用的。行而宜之,合于道则谓义。

二、仁显为义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礼记。礼运)--仁,是义的根本。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义,就是走正路的方法。

三、义之价值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不怕单独而怕不平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因为平均就不会有贫穷,和顺就能消除掉单独的孤寡,能得安定就没有倾覆。所以远处的人不信服的话,就要修习文德来吸引他,他若来了,这个引人走正道的义就能让他得安定。

  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面对利益,先想想义这个问题来决定取舍,合于义的就行,不合于义的就不要做,这样的人后来可得到尊荣。但是若是先想到要得到利益而弃了正义,最终,他收获的会是侮辱,原先得到的终会失去。
  
  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宋。邵雍)
  --当今社会也正是因过于尚利而乱象频生,灾难不断,所以,要教化以讲正义,道义,讲究整体利益。

四、无义之害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告子下)
  --做什么事都以利为目的,最终就只会结怨,所谓小人以利聚而来,也以利分而散。至亲骨肉也是如此,所以圣人也教化,亲人之间于利之问题更应清楚,否则也是惹祸的根本。君不见好多家庭因家产问题分崩离析,将恩变仇吗?

五、义利相依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荀子。大略)
  --义与利是人要面对的两件事。圣明如尧舜,也不能让百姓不欲利,但是,他们能使他们虽然欲利但又能好义,能讲究用正确的方法来得到想要的利,也即获利而不损人利已。
   
  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宋。叶适)
  --古代的人创造利益给别人而又不自认为功劳是自己的,他们的道义是非常清楚光明的,不会含糊乱来……既然没有了功利之心,道义这一词也就好象没什么用处了。

六、爱护生命
  --义之所在,在于爱护生命。爱护生命,就要有恒心,要是开始做得好,后来做得不好,也是个糊涂人。
  因为爱护生命,所以文王施政,必先及于孤寡老幼。也因为爱护生命,义之所在,才能想到老百姓是以食为天的,故而为他们创造生活的所需,安其身,立其命。这是天下之大本。

七、由义取利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宋。苏轼)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明。王廷栋)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明。许仲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贤文)
  --这些都是面对利益时合于义的取舍方法。

八、舍利取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晓大义,小人只晓利。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菜根谭。修省)

九、见利思义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诸葛亮)
  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荀子。正论)
  --所以说义为裁制,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把好的兴盛起来,把坏的铲除掉,这样,天下不战也归之。

  利一而害百,君子不趋其利;害一而利百,君子不辞其害。(清。陈确)
  --意思是说,一件事情里显示有一利可图,但这一利得之则会害了更多的人,这样的话,君子是不会去做的。但是一件事情里有一个地方显示有害,但大体对民众是好的,因为如此,即使做了这件事会被人诟病,因为他利多于弊,对大众有益,君子义之所趋,还是会去做的。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
  --如果有一件有利的事,只对你一人有用,对大众无益甚而有害,不要去做。但要是这件事对大众有益,就要不辞去做。如果一件事情的利益只是一时的,那么不要去做,但要是这件事的利益是万世的,长久的,就可以去做了。

  义,事实上还是要讲大局,如仁般博爱。不会为一已而行,都是利在大众,利在千秋的。只图一时一人,那不合于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交流的花朵
后一篇:隔桃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