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别裁<八佾>观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

(2012-11-09 10:11: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历来人们对于这一句,总与“性”字拉上关系,就是南怀瑾先生,也从性,食色欲也上开讲.

  但我要讲的是.这一句话,讲的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理性与感性的处理方式.

  众所周知,《关雎》,是诗经里讲男女爱慕追求的诗歌,它表现的是在一种对美好的追求中非常纯洁纯朴的思想状态,象一个男子在追求一个美丽女子的过程中,理性与感性的挣扎.这种追求里,没有时下那种过度了的,放纵了的充满了肉体猥亵的淫荡与亵渎,而是一种带着些许爱的哀愁的心灵倾慕与向往,它是充满感性的同时,又充满了理性的自我抑制的.如果看到美,则不加抑制地放纵求之,说之,表现之,流于下流粗暴与淫乱,则是错误与丑陋的,最终它取得的效果不是象这首诗里充满的缠绵悱恻之美,彬彬以求的纯朴,它也不会给人一种辗转反侧的哀愁之美,而只会让美消失不见。也就不会因此被孔子列入《诗经》第一首,让人们传颂至今.

  美是什么,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下不过份粗硬又不过份软弱,即是不过分不过度不放纵的合理状态,它是柔韧而让人的心灵能在那种缠绵状态里升华的.

  《论语》一文把这一句安排进去,跟“子曰: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一样的.思无邪,才能从政,政拱以德,德来自思想的纯正,思想纯正了,行为就端正,行为端正,才能成为一个美丽的人.

  而在《八佾》这一篇,孔子才说过“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进而就引进了“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的看法是,在八佾讲仪态礼仪这一篇里,插入这一句,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把握好尺度,不过分,不过度,这样才能守礼,表现出最好的仪态,风度,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

  不要放纵,不要过分,要合理,一切掌握在最美丽的状态,让柔韧与刚性相结合,让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以其达到美丽的纯净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心灵的宁静,进而产生智慧,对一切做出合理的控制与掌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矛盾
后一篇:竹坞梅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