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启示
(2012-05-24 22:05: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关于生命,至今想不明白,何以越苦越不具备条件去生育的,却更执念于生命的创造。问身边人,说是或许因为自身已经没有能力与可能更好,故而把心思赋予在未来的生命上,他们小小的希望就是生出一个健全人,或者因此可以摆脱困境。
他们却没有想到有生育之恩,也当有教育之境。没有好的教育,许多健全人还不如一个自强自立自爱的不健全的残疾人。
社会在看到苦难的同时,似乎没有注意到在这一群人中,由于自身的残疾还有从生理条件上来讲,他们有些已没有优生优育的条件。就象那位肢体残疾人,为了象健全人一样有个家,传宗接代,在没有正常女子想下嫁的情况下,取了一位弱智者,结果生了两个孩子,也似不健全,他们弱智的母亲又没办法照顾他们,结果全副生活重担都在这肢残男子的身上,他因此不得不上电视向社会求助。当一个人必须抛头露面以一脸苦相向人岂怜的时候,自尊已经是受损的了。不知他有没有反思造成今日之苦的原因。社会在表示怜悯与救助的同时,却对这样的错误讳莫如深,我却不得不对此感到有说出来的必要。
又比如那位有眼疾的母亲,一方面总说自己身体不好,一方面却还是很想继续生育,她的理由是生出来的儿子有支气管炎。
环视了他们的居所,老宅,空气里一股不清新的味道。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养孩子,她自己又身体不好,眼睛不好,舌头也不好影响着发音的清晰,总觉得她要教育好孩子是困难的。
她很有些蛮横地说着话。静静倾听,感觉这些弱势生命的强悍之处。
有时挺矛盾的,生命需要有一种方向与希望来支撑。缺失了方向与希望,人活着是缺乏温暖与力量的。传统观念对于传宗接代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但是能生却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肢体,健康的环境,这样的生育却有些缺失责任,只是在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另一个个体上而已,而这个个体是否能撑起你的想望,却永远是未知数。但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这点信念支撑,加上又不是健全人,失去方向感的生命可想而知会怎样孤独而凄凉。现实与理想似乎在这里永远是矛盾的。该怎么去转变他们的观念,没有一个更好的教育体系与宣传体系,还有一个对于苦难的救助有深切责任心的环境,一切都会是进展缓慢的。
有时候我们在取舍一些事上,好象有点失于平衡。象是重了数量却轻了质量。结果恶性循环的是,不能优生优育的,偏偏制造了很多苦难与压力。而我们对于苦难不象对于丑陋那么黑白分明地爱憎,我们总是因为知道苦难是确实存在的而心生怜悯,也知道象这样的苦难有它关于人性尊严的温床所在,却因此从人权人性上考虑而疏松了防范,使苦难成为一个很可能必须永远去克服的征程。
这些人为什么不想一想呢?从血脉上来说,优质品象这样因为贫穷或不健全而不事择取不加控制就会渐渐稀释为劣质品,使他们的血脉从此流向苦难中的虚无,甚至会成为社会一代代相传的负担,这样简单的只为传宗接代而传宗接代,是不是要怪我们对于苦难的失于防范救助,还有在教育与宣传上程度的还不够力量。
很欣赏那些出色的城市在宣传上的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实现着宣传与教育,使人人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一些贴合实际而不是口号式的教义,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说一切精神上的因素都有些因为缺乏形体而显得空泛,但是这方面的引导要是做得好,力量却是无穷的。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方向问题,全面考虑,环环相扣。似乎我们的同胞有一种天生的惰性,本可以锣鼓齐鸣的,却往往只有三两锣声或三两鼓声。然后又一个个静静地在那等待,甚乎有人说:“怎么说都不听,既然他们非要这样不可,就放任他们,让他们苦不停!”放任他们自杠不必要的枷锁,似乎也有点赌气的成份,也说明了做这工作需要的耐心与面迎的苦恼与艰难。
怎么综合成一种文明,然后透过良好的语言与口才去深入人心地教育。宣传教育的力度,你何等重要!宣传教育的人才,你何等重要!但我们的人才在哪呢?给一个方向一个有力的支撑,或者这样的人才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