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金兰小赋
(2012-02-11 22:25: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情文字 |
那是我小时候常随母亲去的地方,如今焕然一新了。放生池的水好蓝好清澈,显见这里的寺僧与香客是用心保养过的。观音一手持净瓶,一手持明珠,庄重地踏莲而立。池四围的栏杆石上都刻着芙蕖。佛莲总是这般怡人耳目。
佛寺规模很小,共两进,前为佛殿,后为仙道之观。好生奇特的安排。左右各有一条通道,供奉观音与地藏菩萨。又各有一口井。小时候常来这里,记得那时在这里修行的主持是后来双泉寺的开寺祖师,妈妈总是称她为老师父,是一位尼僧。几年前也圆寂了。看到这两口井,有些觉得双泉的名字或者是缘于老师父对这旧禅所的记念。究意是怎么样的却是不得而知的。
走在这寺里,仿佛有些踏着昨日的痕迹似的,有些淡淡的记忆芳馨。
小小的寺院,是这样简单,又这样不简单着。简单是因为她这样落落静居于深处,不简单是因为她仙佛同修。即有佛性又有仙气。还因为,依稀,她还有我孩提时的身影。到底象是与我有缘。
佛寺向来与书法是离不了的,在两边的待客室里看到了不知出自哪位书家的书法,有一幅落款象是这寺里寺僧,或者还是主持来的。这些书法为这佛寺增添了禅味。从前老师父在这里的时候,好象更亲切地只见些姑姨香客,不曾留意过有书法之类,那时候小,也只对寺里的巨龟感兴趣,如今,龟是不知何处去了,也不知是否放归于海了,只有放生池里,有小小的人们新放生的龟儿。
不见寺僧,倒是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相片。新的主持似乎叫正慧,圆头大耳的,不知何方来的修行僧。中有一联,分别以金兰二字为开头,与寺名相合。但不知从前这里是不是也叫这名字,似乎不是,只记得这里好象是供奉吕洞宾祖师的,叫吕祖庙。可惜记忆不好,或者因为无心。寺名忘了,就是走出寺门那两联句也都忘了。想想也没必要记住。随缘而住,随缘而去。何必有心!
出得寺门。只见周围的建筑都很新颖,有精美的别墅立在那山深处。从前这里是一片青绿的。住在这是美好的,我想。抬头又见帝帽石,这是帝帽山的东侧。以一片翠绿为屏,越发显得这寺院清丽小巧,如藏在山里的秀姑。只不知为何叫金兰寺。只想到金兰结义四字。
有香客在寺里。想问,还是没问。自觉得这些老妈妈应该也是说不出所以然来的。她们是如我母亲一般虔诚善良,却没读过多少书的香客。只有一脸的和气。
到底离开了。缓步于归途,看朱黄色的炮杖花缠上树枝,如盘龙。看绿树与草茵,还看那些新建的楼房。小家碧玉啊,咱们的岛。清新宁静。但愿未来美丽多些,将不好的都修葺了,整出一片整然有序的秀色来。就象兰芳于畦,别有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