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寺感记
(2010-09-04 19:15:29)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随笔 |
转过黄瓦红墙的佛殿,缀满苍苔的石阶便显出古朴的老旧来。于石桌边坐了一小会。昨晚的一场大雨还没干了痕迹,空气这样清新,有一种木叶的味道。鸟声隐隐,四处无人声,真是寂寂空山无人语,但闻一片天籁音。金风簌簌,象在吹响秋天的号角。低头看,风摇树影动,抬头,碧空洗流云。不觉恍然有思。
有女在那高处石阶回转处窥我一眼,与我目光对碰既自走。独坐听风语,似觉有僧来,抬望眼,方明白是风摇撼木叶造成的错觉。看着眼前碧树摇曳掩映下的黄瓦红墙,感觉着山寺的幽静,又似乎见到缁衣素帚,神韵如仙的姑子缓缓走来。出家人自有出家人的福气,一念离却浊红尘,便享得满山画意,更享得出世的宁静。想来,闲来无事时,他们定是敲子于树下石桌,或者独觅一方石台,盘膝运息,悄然入定。
原想再爬到山顶的,终究一病过后,身子薄弱到走不了几步便气喘吁吁,怕太过了,又因的佛殿新景正在重建中,便没有了再深入寻景的意味。也只各佛殿间拜过了神佛,折转回来。山寺重建似乎是好久以前就在传说的了,不晓得为何建筑施工如此之慢,入得山门,只见白色石柱竖几根,原来的三宝大殿消失了,只在与韦陀相对处竖一板挂了三宝佛象以让人叩拜。通往山寺的一些路径也显示了破旧,就连那条盘曲的山路也有失修的感觉。怪不得游人如此稀少。有些怅叹。
台风过后的阳光却是很温和了,没有七八月的酷烈,象一位温和的儒士。不管是下山还是上山,有这样煦和的阳光陪伴,多少扫却了这些时困于家中的闷意。却又觉自己变了很多,似乎少了从前那样的诗情画意与少女柔情。揽镜自照,三十几年的岁月与风霜,终究还是应该叫自己变一个模样了。还是坦然受之吧。
近些时却读《菜根谭》,既感其处世哲学的大有道理,又有些对于所谓的淡静感觉太过虚假。以我的情性,总是觉得会发脾气的人才有人味,一味的淡而没有了脾气,似乎总让我觉得不舒服。人不就应该有七情六欲的模样的吗?为什么我时常觉得有些人聪明虚假到没了人味了呢?有时候真觉得远离人群方可心静,可真的不与人交往,到底又觉得这样枯寂了,所以静极便总是想有处可去,山寺天音到底慰了我心的徬徨--可还是想有知音莫逆可尽倾肺腑,却向何处寻呢?
这个小小的半岛,竟然就没我一个可以交心托付之人么?岁月辗转千回中,竟然给我这样一个命运,说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掌握,到底还是觉得自己渺小得可怜,没什么好真正掌握得住的。况且,什么都要自己去寻求真谛,以我这样局限的交际与目光,前路到底茫茫!
但还是一路感叹一路前行吧。有时觉得把一切推之于命运也是一种安慰,至少让我可以这样坦然接受而少了那些扰人心的杂思。
又想起山寺来了,还想起在双泉公园遇到的那位女尼,她看着我对母亲说:应该让她信佛。都说是佛可救我。如今我在山寺中逡巡,与佛对话,佛却是无语赐我,只有天音阵阵,袅袅香烟。还有我独坐于石凳上看着黄瓦红墙的一些素净感想。有时竟是羡慕那些僧尼的,远离了尘寰,是否也就远离了人世的俗尘搅扰呢!
到底我非佛寺中人,此一番游赏,终不过是肢离破碎的人生路上的一次小小休憩。回得家来,于远古的传说中收拾一些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记忆,又觉得有所作为,心怀苍生,以一已之力救助苍生才是叫人可敬的,出世何如入世?于世间修行,方更可证佛道清净的境界吧!就走自己的路吧,至于自己是愚是贤,最后结果如何,就付与自然去安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