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浅啜

标签:
红楼梦芳华宝钗彩云易散黛玉情感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一部《红楼梦》,说尽多少心酸事。如今想来,所谓好人与坏人,最终都是殊途同归,不外青冢一堆。
想想那所有的较量,都离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纵使才高如黛玉,贤德如宝钗,精明如探春,温柔敦厚如迎春,自我牺牲如元春,高洁如妙玉,能干如熙凤,无邪如湘云,兼美如可卿,淑惠如李纨,僻静如惜春,在各自演绎了各自的芳菲后,都不过是“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命。
又率直如晴雯,静美如麝月,隐忍如平儿,忠烈如鸳鸯,狡猾如袭人,忠义如紫鹃,聪明如小红……也都不过是“彩云易散,雯月难逢”的运。
美的也只是这百花争艳的那么一瞬芳菲迭加的过程。
如今坐在这里回想这些人儿的生命,回想那一个集天下女儿情姿百态于一园的大观景象,便不免于唏嘘中又有了些许省识后的微笑。生命只在那舒放过程与深浅的回味,回味时便觉得芳华韵味无穷,便是不虚此生了。多少芳华命儿并不是很长的,所谓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深度。黛玉十七岁死可矣,何必活到耄耋之年那么长久呢,她的芳华虽只十七,其韵味却在诗情里得以绵长矣。
既然谁都挣不开命亡时刻,便做得再圆滑如宝钗也是曲已,不如率性些,真切些,把想说的,想做的,尽情地说了做了,那才是痛快的。
最喜还是无邪的湘云,一派天真浪漫,才情又如许,一点不亚于钗黛。无邪处芍药丛里也可安眠,声声“爱哥哥”,浑然少却男女情爱的污染,一派亲切友好。就是看不惯处,也只大咧咧地说了,省识到黛玉的好了,又依依相存起来了。活得却是这般分明的。
怜的却是妙玉,越是高洁之物,却是越遭了零落之苦。还要被那么多观书之人乱讲对宝玉有私情,其实就是在滚滚浊尘里,看到了如自己一般朴玉一般的宝玉心生了欢喜,不由自主地走近,以为知音,她和黛玉应是相敬而妥帖的保持着一段距离的,毕竟是君子般的人物,不会过于亲爱粘乎,彼此却在心里是了解对方的,所以黛玉可以大度地让宝玉自己一个人去求梅。这样的人儿,却不但声名因过洁而受污,就最终,也落得个为盗者谋的结局。
每回品妙玉,总是心有怜惜,却也只概叹其运命之薄罢了。
其实再厉害的熙凤也难持久地营家呀,到底忽喇喇地大厦就倾了。还得罪了那么多的人。连自己的丈夫也不容了。都是空的,不管是喜,是怒,是哀,是乐,是荣华,是贫困,结局都一样的。所以有乐时无需太乐,有悲时也莫长久陷于悲情,一切都在变化,变到最后,就是各自化作青烟,化作荒冢,只有那生命过程偶尔浮现于哪个人的嘴角,成了渔樵一夕话,人间几笑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要的只是个过程罢了,让芳菲尽现风采的过程。既是花,就痛快地顺情顺性生发下去,激烈地绽放后,既使生命归于惨白了,回首,哎,也曾经有过装点人间风光那一刻的美。于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