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渡江亭.炉柜寺

(2009-05-06 23:09:55)
标签:

俗子

慈云

众妙之门

凡胎

观音娘娘

柜寺

情感

分类: 散文随笔

  好象来到了一艘渡船之上。

  寺与亭合二为一,两门相通,江风往复于其中。左门上书"渡江亭",右门上书"炉柜寺"。却原来"渡江亭"既是"炉柜寺","炉柜寺"既是"渡江亭"。

  亭中又有独脚联一副,曰:“复慈云于西天众妙之门”,据说多年来无人能对出下联。又有人说此联无须对,对了反倒不对了!很奇怪的!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心倒跃跃欲试想要对出那下联,故而便约了忠哥,请同往一游。

  此亭在古时定是人烟繁多的,如今却作了僻静处的一处风景。与兄到达之时,亭是锁着的。喜的是有守亭之人在那。那守亭之人听说我们想看独脚联,便拿出钥匙,打开了铁门,才得进了那无窗却有相通两门的“奇寺”“异亭”!

  守亭人引我们看了亭中石梁,又指着渡江亭门外的江流说起每逢刮台风江水涨潮而此亭不受淹之异事来。此亭莫非竟是能浮在水面上的不成?还是地势高了?问询守亭人,守亭人又说地势不高,应是此建亭处为活地的原故,故而不受台风影响,也不受淹。又是惊奇了一番。

  如今想来,这亭其实就象是一艘渡船上的船舱,由石梁铁角筑出了它的模样,底下承托的大地却是船身,无形中浮泛于江水之上,几如渡人之灵筏。

  寺中供的则是观音娘娘,故而又叫“渡头庵”。觉得这又挺有意思的。想这江涛边的这一艘“渡船”,形如炉柜,又如船舱,观音娘娘端坐其间,又恰如坐了莲台一般,这莲台浮泛于茫茫江涛之上,娘娘坐其间,设坛以渡过往之行人,宣扬佛法善法,千秋以渡苦海中之俗子凡胎。只可惜俗子凡胎往来于其间,也只知行色匆匆,为“功利”二字往复,其他善法诸行却似未能觉悟。

  更憾者,于今之俗子世人中更有卑污者,借此渡此亭与娘娘之声名行骗诈之机锋,故而守亭守寺之邱姓人连连叹息:“如今世人过于执着,使渡人之善行倍感不易。”

  守亭人后又喜滋滋地引我们去看了寺边的一株榕树与状元柳。在他的指点中才发现,原来此榕独伸一根干,恰握住了那株状元柳,几如一子伸出一手臂紧紧握住了那状元柳,竟似十分不舍之意。守亭人将这解为此地将出人才的意象,言词十分有趣。

  我偏偏看出的是“执著”与“难舍难离”之意,又听守亭人说不尽的世人于功利上的追求之事,再看这一榕一柳花,心中又别有感叹。

  守亭人外型是十分普通的,想不到却也能填词感叹世事的,倒让我有人不可貌相之感。心中又生出了别样有趣喜悦的感觉来。

  终又踏入寺亭,以观石梁铁角,叩拜观音,再将那独脚联记于心。还是不免地有好强之意,想我也终是俗子凡胎中的一员,不解仙家之意,故对曰:复慈云于西天众妙之门--行善法在东土千秋之渡。

  其实,世间之法门,各法门自有玄妙,自有可相通之处,就看各人的慧根了。复慈云于西天众妙之门,守慈云以观自在,此渡江炉柜之真谛乎?行善法在东土千秋之渡。善法难行,渡人不易,是不舍乎?还是宜舍?自然却以一榕一柳曰:执念难断,也是修行!

  今夜想亭寺而胡语,记之!也当是试遣愚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辨析
后一篇:日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