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

(2007-03-06 01:50:25)
 

        一年前,我被蜂拥而至赶文化时尚的人群推进了麦迪逊小镇,踏入Robert和Francesca的二人世界;半年前,我坐在美国影院里看着脑海中曾经的一幕一幕在荧幕上活现;今天,我放下手中的"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闭上眼睛,倒空充斥整个大脑的英文单词,回到内心深处四下看看,发现依然空空荡荡,令此书卷首那些名家的赞美尴尬的是,这段如此"浪漫"的恋情,我竟如此轻易的忘记,而且不留痕迹。

     说其不浪漫,也许只是对我和一群像我一样的青年人而言,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我只能是抱着一种略带同情然而又不敢恭维的心态去欣赏这段"罪恶"的恋情,牵强而被动地体会其中的浪漫味道。

      回到现实,先不谈有无此种经历而带来的理解上的偏差,单就其情节而言,在中国,至少在中国,就应被理解为不道德,中国人眼中的爱,一半是自我的幸福,一半是对他人的责任。然而这种心灵上的比重关系,在几千年文化搭造的天平上,绝不允许向自我意识方向的倾斜。正因如此,在中国式爱的双肩上,一边扛起的是家庭,一边担起的则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爱情、家庭、社会结成牢固的关系网就像一尊屹立风雨中的钢铁雕像:庄严、神圣、坚强、饱经沧桑,不曾崩溃,不可亵渎,即使有时会有尘屑堕下。

    "爱是一种疯狂,一种神圣的疯狂。"柏拉图对着古老的地中海说。追求时痛苦的幻想和得到时无助的空虚,是爱给落泪的人自慰的理由,抛开这部小说的形成环境--西方文化背景,也抛开民族与地区的局限,它还是值得人深思的,因为它把这个并不荒谬的故事不仅讲给人的感觉器官,也讲给了人类的灵魂,浪漫与现实,就像戏剧,小说与生活,冲突了几个世纪,终于在人类的灵魂中,在一个叫Francesca的女人的灵魂中合二而一了。"幸福的人不远行。"人们过于冷静的面对生活而抛弃了激情,然而在灵魂的深处也许有一种冲动正在默默的徘徊与永久的期待。压抑自我,使在阳光下忙碌穿行的人们变得忍耐与承让,磨圆了的性格与渐冷的心情毒害了最初的梦想,过少的情感释放与太多积压心底的欲望使人们在一边唾骂歧视堕落与颓废的同时不得不偷窥欣赏这种悄然生长在每个人心中的人类的真实,被其感动,为其潸然。Francesca 和Robert,两个陌路的人,两朵孤单的魂,两堆破碎的梦想,迸发出了一段并不精彩的恋情,然而其中表现出的人性对理智的抗争,对于激情的拥抱,对于过去的痛苦否定以及对未来的执着憧憬,使这篇小说从词句的夹缝中冒着一股股浓重的人情味,世人的哭泣也许正是对它最好的肯定,悲伤于情感与压抑相伴一生也好,为了在拥挤的现实空间开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屋,喊出内心的彷徨也好,总之,人流泪的原因很多,这次,我想的更多的是无助吧!


    平静的面对这篇小说中人性的袒露,我们就坐在了自己灵魂的面前,关注它、体贴它、了解它的脆弱。爱能滋润受伤的灵魂,治愈它,使它坚强。我们不应冠以爱衡量善恶的标准,因为它始终是一种疯狂,像空气与水一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也永不该被自己指责,然而灵魂的痛处往往又来自于爱的不完整与不可能,它的完成永远不是我们希望的开始。懂得了爱的孩子气的不羁与稚嫩,我们就能体会到主人公心甘情愿的背叛与其心灵的坦荡。人在承受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时,就不会想到爱与被爱,想到为其痴狂而幼稚的放纵,想到自己灵魂里Francesca和Robert那两个实实在在的剪影,拨动锈迹斑斑的心弦,弹断每根束缚自己的情感的不安与紧张,然后对自己说:"也许,那真的是爱。"

     其实,初读这篇小说,我多少带有抵触的情绪,不能理解这种公然"违背道德"的行为,但后来不知被什么感动,是他们的勇气还是自己的冲动?我想更多的是自己吧,同样是一个会脆弱会绝望的灵魂,不知哪天会因爱上谁,而拿未来下注。《廊桥遗梦》会成为每个人心中永久的感动与祝福,或许是在某天,但现在,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一种关注。

    关注灵魂,我情不自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思念如烟
后一篇:春天,美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