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过:要认识你自己;中国格言倡导:人贵有自知之明;当今时代呼唤:超越自我。可见,自知之明对人生乃至人类何等重要啊,说到自知之明就说到镜子,记得很久前看电视<隋唐英雄传>李世民说过人生至少需要三面“镜子”。
一面“镜子”照自身。人照镜,能从镜中领悟自身,动物照镜,则视镜中为异己,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当然,由于人与人的不同,人对自身认识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人要用好照自身的“镜子”,反思自我、审视自我、把握自我。据说,爱因斯坦直到16岁的时候还很贪玩,就在那一年,他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爱因斯坦的父亲讲,有两个人钻烟囱,前面的人脸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后面的人脸上没有一点灰。两人互视后,后面的人去洗脸,前面的人照样在大街上走,惹得街上人大笑。两人都缺少照自身的镜子,而以对方为镜,没有认清自身面目。最后,爱因斯坦父亲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爱因斯坦听后顿悟,从此远离玩耍,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使他的生命闪出熠熠光辉。经常用镜子照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的所思所想,核对自己的是非功过,方能不断矫正自己,提升自身素质。
一面“镜子”照他人。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曾经说过:“你心里没有一面小镜子,所以看不见旁人的观点。”孤芳自赏,难免陷入狭隘,甚至迷惘。认识自我,也要认识他人;认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吸取别人的观点,从善如流,弥补自身的局限。有比较才有鉴别,照了自己,又照他人,比较中各见长短。切忌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前者很难正确对待自己,往往自以为是,甚至目中无人;后者能善待别人,但难免产生自卑之感。自大、自卑都缺乏自知之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明智的选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用好照他人之镜的最好典范。
一面“镜子”照社会。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与社会互动。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行为,人的能动作用推动社会进步。没有离开社会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理解社会,就永远不能真正了解自我;认识社会越深刻,把握自我才越准确。社会是万花筒,塑造千姿百态的自我。自我在社会导向、社会舆论、社会评价中定格。社会发展,需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实质是超越社会世俗的藩篱。
人生是一个过程,难还是易,平淡还是辉煌,取决于人生的选择、追求、创造,而这一切的前提,要有自知之明。知己者明,知人者智,知世者通。三面“镜子”缺一不可,照己、照人、照社会,有机结合才能准确给自己定位,确立人生的坐标。时刻照照三面“镜子”,走好人生每一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