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评价投资的风险控制部门有很多量化了的风险评价指标,都用到了复杂的经济学术语.我们非科班出身,真不明白太复杂的公式。但有个数学方面的评价指标,我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一看就明白。但对该指标研究得出的“波动大等同于风险大”的“科学”结论,只能一笑了之。
β:贝塔值
定义:净值波动与市场同步β为1,波动是市场波动的两倍则为2,余此类推;如果净值波动是市场波动的70%,则β为0.7,也是余此类推。
用以上方法评价风险得出的结论就是β值越小,风险越低;β值越大,风险越高。直观上看这个评价标准似乎很正确,但它仅仅是与鹅毛与石头同时从一样的高度往地下掉,重的石头先落地、轻的鹅毛后落地一样直观而已。
我们不敢苟同这样的风险评估指标,我们认为风险与市场(指数)的涨跌无关,风险与股票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也完全无关,当然投资人所承受的风险也与这两者之间的比数无关。
价值投资人对风险的定义是:风险是与未来一段时间内被投资的股票(公司)能够产生利润的肯定性成反比。未来公司赚钱的可能性越大,这项投资的风险就越低;反之则风险高。这是价值投资人对风险的正确也直观的解读。
所以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风险,风险高低结论是一目了然的。投资一个仅有投资项目计划书或刚开业的新公司,未来能否产生利润的不确定性相当高,所以天使投资或早期投资是属于高风险投资;相反,投资已经正常经营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上市后的老公司,风险就相对低,这都是常识范围内容易理解的事情。
风险与回报的关系,这里不展开讲,许多关注同威的朋友,已经有答案了,现在再看这一篇后,应该更加明白风险与回报的正确关系。有些理财“常识”横行了几十年,但真经不起推敲。
本篇只是再一次强调,投资的风险与净值的价格曲线是不是短期内的“过山车”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完全更喜欢也愿意接受净值"1"上冲下突地几年后变为净值"3"(高β值的投资)的挑战,而不喜欢"1"四平八稳地几年后变为"1.5"(低β值的投资)的债券式投资的平淡。事实上芒格的财富巨数就是一个当年不起眼的小数上冲下突颠簸得厉害、经历了几十年磨难后而增值出来的。
现在可以说了(去年说则更像阿Q了),去年2700点以后我们所做的新一轮的投资,颠簸不小,β值很高,但它们都属于风险非常低的理性投资。至于回报高不高,我们继续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结果。(阳光私募基金的公开业绩周期总的来说还短了些)

长期过山车与短期过山车有几乎一样的外形,千万别上了长期过山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