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金子即将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李驰做客<<证券时报>>"两会"会客室视频
系列二:李驰谈“两会”后的投资机会
活动介绍:为了让投资者深入理解“两会”提案议案,正确判断“两会”后经济形势,寻找投资机会,证券时报和时报在线将在“两会”期间推出时报“两会”会客室节目,嘉宾包括代表委员、投资精英等。今日为您带来的是该系列的第二场活动—李驰谈“两会”后的投资机会。
本期嘉宾: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同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李驰。李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在内地证券市场有十五年的投资经验,在香港金融市场有十一年的投资经验。李先生出版了书籍《白话投资》,并被《私募英雄》一书评为“中国最顶尖的七位投资高手”之一,被《证券市场周刊》誉为在中国“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
活动时间:2009年3月6日10:30-12:00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时报“两会”会客室,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著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裁李驰先生。
李驰: 你好。
主持人:
李总是我们时报的老朋友了,李总先从私募基金经理的角度谈一下昨天温总理的政府报告。
李驰:
我觉得在现在全球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我觉得最大的意义还在于信心的恢复,这是温总理所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在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本身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比想象的要大,但往往我们失去的信心更大。这次“两会”给大家起到一个定心丸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其中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也有所表现。
主持人:
你认为我们在资本市场持有信心,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呢?信心来源在哪里呢?
李驰:
还是要分清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究竟处于一个什么大的时期?通俗一点就是同类行业国外的现状是什么、我们的现状是什么,不能仅仅是现代的资讯很发达了看到美国这些悲观的情绪或者美国的实体经济确实非常危难,然后就简单认定什么样的股票都不值得持有了,我觉得这种观念是非常消极的,也不是一个有经验的投资人所应该干的事情。
主持人:
刚刚您也提到了我们的资本市场在“两会”之前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大概从1800点涨到2400点,您认为这个上涨是否能继续持续下去呢?
李驰:
我觉得对短期涨跌判断是非常难的,但在春节的时候我就有一个观点,就是1664点要跌破的概率非常小,当时用了个数据,现在我还是保持这样的观点。至于短期我个人认为往上涨的概率都挺大的。
主持人:
我们知道您关注金融类的公司,时报的网友也非常关注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先谈一下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呢?
李驰:
这就是我刚刚谈的我们国家领导人所表达的意思,现在高层、银行等都向外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我国的金融体系是稳健的,很肯定地用了一句话,叫做我们不能幸免于难但我们可以一枝独秀,我觉得这句话准确反应了我国银行、保险这一大类公司的现状。
李驰:
所以要怎么看待这类股票?我觉得需要我们的智慧,也需要我们的理性。为什么美国的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像目前花旗、AIG跌得这么厉害,是他们前几年参与了高风险的赌博游戏,比如资本金2000亿,借了2万亿赌,往下跌10%资本金就没有了。所以现在事实表现出AIG当时存保的都赔不出,所以都耗完了,现在AIG市值只有10亿美金,这是难以想象的数据。在2007年我做过一个比较,就是当年我国的银行与地产股的市值都大幅度超越了美国同类的股票。
李驰:
而且现在中国的经济,中国国家领导人说保八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保八,就像我经常挂在嘴上说相对论的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地区,所以我仍然对中国经济保持高度乐观。
主持人:
您是不是认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话,银行类的公司或金融类的公司会表现比较好?
李驰:
金融是万业之母,这句话什么时候都成立,最大的预期是经济不是陷入快速衰退,这要有一个预测或判断。如果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那万业之母也没有信心,那就不应该再持有这一类的股票。据我们跟踪的微观的银行类数据,实际上好于我们去年最悲观时所做的预测。当时我们的预测是即使中国的银行在今年业绩倒退40%的前提下,我都觉得值得持有,但是现在这一分钟我觉得倒退40%的概率是非常小,所以那就更值得持有了。
主持人:
你是非常看好金融类的股票,但是也有很多网友担心经济衰退的时候一些客户中小企业倒闭比较多,可能给银行造成比较大的坏帐,您怎么看这个情况?
李驰:
至今为止,房地产企业与银行企业的共生程度迅速达到了跟香港一样,我们跟香港是非常具有可比性的。所以现在这种关联度通俗一点说,如果房地产行业非常恶化的话,那银行确实好不到哪里去。但是目前从各种数据看甚至调整最充分地区的房地产短期都有启稳的迹象,所为的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潮并没有像有一些专家所预测的那样迅速蔓延,倒是美国有这方面的迹象。所以一旦房地产没有太大的坏帐,坏帐不是太多的话,银行在经过去年非常保守的财务处理之后,我想今年对银行的冲击比想象的小。
主持人:
我们具体谈一下几个上市银行,包括你博客上非常关注的招商银行,招商银行也是市场上比较热点的上市公司,它是两市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了,它的流通股解禁并没有带来股价太大的下跌,您怎么评价这个现象?
李驰:
我想你提的招商银行,与持续关注我博客的网友或者对我们同威资本长期关注的人,都觉得我们经常提到“招行”这两个字,在这里一是感谢大家对我们的长期关注,另外再一次说明一下我点评招商银行并不代表我就是买的招商银行。
李驰:
在我买的时候,我就很明确的讲了我们持有招商银行。去年以来,在前年卖出以后我都点评过招商银行,但是大家都应该很清楚第一次点评我用了一个“很红,很暴力”,也是来自于大小非的一些事件,这次更加是全流通,这个意义我认为用了当时阿姆斯壮先生宇航员登上月球说的一句话“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我用了“招商银行的一小步,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步”。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全流通这件事是历史的车轮,只能向前不能向后,任何希望让大小非、让全流通这样的事情往后倒的思路都是与历史车轮相反的方向,都会被历史车轮压得粉碎。
李驰: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认为招行大小非的解禁绝对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大跌,如果大跌我这样的基本判断就错误了,所以我再次提前点评了我说无忧无虑的、无拘无束、无畏无惧来迎接招商银行全流通,因为招商是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全流通市值最大的银行,这跟发达国家资本游戏是接轨的。以前法人股等把股份分为各种成份,一直以来我觉得是不正确的,同股同权,你买股票的核心是追求企业的价值、未来的成长和它的分红,你不能因为它流不流通给它打不同的价位,当然非流通股是有相当的折让的,现在甚至以后已经没有全不流通的股票了,所以你的博弈就集中在两个领域,要么是PE要么是二级市场持有,没有中间状况了,这也是全球的标准的证券市场的游戏。
李驰:
我觉得现在这个游戏跟国际接轨了,它是一种前进,不可能倒退,所以我点评招行不是说我要不要买的意义,而是要告诉大家全流通退出历史舞台将会随着类似招行这样的大市值公司的解禁渐渐的从人们的眼睛里、从人们的视线中间消退,这是最重要的意义。我点评招行结果证明了我的判断,现在招行走势非常强,就说明了大小非不可怕,估值高才可怕,6000点大家不怕大消费,为什么到2000多点怕大小非了呢?
主持人:
有没有这种情况,大小非不急于减持是因为招商的股价太低呢?如果大小非有减持的动力,会不会造成招行股价长远的表现。也就是招行股价涨的太厉害会不会再次出现减持的情况?
李驰:
这个判断对,如果估值高了大小非认为贵了会卖,甚至大股东都会卖,在两会上都表态不仅不减持,大股东对自己公司的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目前来看,招行并不是贵的一个股票,这句话绝对是很清晰的,所以不贵它往下大跌的概率小,市场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主持人:
现在它的股价大概是15块多,在香港的股价大概是12块多,算上汇率比A股便宜非常多,对这个现象你是什么观点呢?
李驰:
这个现象我在三年前就说了,估值是永恒的,同股同权的东西更多关注更便宜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原话。目前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封闭的特性,在A股市场里有相当一大批A股持续的对香港有高溢价,像现在的招行是最低价的之一。还有在大公司里据我所知只有平安是明显的有负溢价,所以我说有几个必然发生的事,但要靠时间。第一就是不同股同权的现象一定会消失,通俗一点在未来某一个时点招行H股和招行A股应该一个价,这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为什么B股长期比A股低,低了将近十年了,为什么它没有力气收窄,原因就是这个市场的封闭性造成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但是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国内人民币不能全流通。如果是一个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我想这个现象就迅速消失了。如果香港随意可以买国内的平安,就可以改变了。如果国内很容易把钱换成港币去买香港的H股,它们的差价就会迅速没有。所以我可以说香港更便宜,这边的招行也不贵,这是我现在对它的评判。
主持人:
如果对有能力投资港股的投资者来说,投资港股招行是不是对他们更有益?
李驰:
这句话没有错,我个人非常肯定这句话。如果你有能力投资香港的招行,我觉得香港的招行是不错的选择。
主持人:
去年招行收购了香港的永隆银行,这个收购导致它今年的业绩并不像之前预测的哪么好。对于招行的海外收购造成的损失或整个金融行业酝酿的海外收购的情况你是怎么评价的呢?
李驰:
我觉得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很好的警钟,这么优秀的公司都在海外碰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迅速造成上百亿损失的可能,对商誉的减值都是看得见的,我觉得中国平安和招行都是比较优秀的公司,结果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到了这样的问题。让我想起95年、96年曾经有一波深圳企业到全国发展的时候也碰到了相似的问题,当时我戏称在深圳是一条龙出了深圳变成一条虫了,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看看深圳走出去的企业都活的非常好。走出去不可怕,要交学费是必然的,任何一件事不交学费想得到免费的午餐都非常难,我觉得这为所有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希望以后大企业走出去要更加谨慎。
李驰:
至于对这两个企业中短期的影响,我认为已经迅速释放了。对于平安亏损200亿,招行亏损100多亿,个人认为他们的亏损都不是什么事,因为跟它们上万亿资产规模与上7000亿资产规模的企业来说有100-200亿的消耗不是大事,这是我一点的观点,不是今天银行股表现好了才有这样的观点。
主持人:
您提到了平安保险这个公司,我们知道平安之前因为收购海外银行产生了亏损,那么现在您对平安以及保险类的上市公司是怎么看的?我记得两个月前您上我们节目时是非常看好保险类的公司,现在您的观点有没有变化呢?
李驰:
很简单一句话没有变化。甚至比想象的更好,这是我所能表达的一句话。不单是股价涨来想象的更好,而是保险公司的基本面、公告的数据、保费的增长比我们想的好。
主持人: 你认为保险类的上市公司有持续的现金流,这是最主要的观念?
李驰:
对,这是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未来它的武器。这就是巴菲特为什么最后能赢的核武器,就是因为他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越跌越买他能做得到,他买得早的不亏钱,买得迟的都赚大钱了,这是最重要的。企业有问题是来自于现金流的消耗,在国外不能即时支付到期的帐务就可能进行到破产程序了,像97年的香港企业就是这样,一口气没喘过来,6000万港币到期还不上就导致了香港某著名证券公司的倒闭。但现在中国的许多企业现金流非常好,包括银行,这是我的观点。
李驰:
银行板块对各个上市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招商银行是9倍多,其他银行一些小型的股份制银行,像民生银行现在的股价是5块,市盈率可能只有8倍,市净率是1倍多,民生银行也是投资非常关注的,为什么它的股价保持在比较低的位置?
李驰:
李驰:
我觉得估值不是精确的游戏,首先要肯定这件事,如果估值是精确的游戏。那我们18年前想的,到现在一个形容词,就是18年来许多高估的股票一直高估,熊市高估,牛市更高估,所以没有办法精确比较为什么。有一句话是肯定的,如果一个市场通过十几二十年证明一个公司是优秀的,未来十年二十年这个公司的估值将越来越高,我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过境外的优秀上市公司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优秀的公司估值将会越来越高。如果一定要说道理,我就说是不是大家对招行的认可度比民生稍微高一些呢?一定要解释就只能这样解释。
李驰:
但是某个银行的估值太低了,与招行或是这家银行比,可能招行不值那么贵或另外一家银行不止那么低,那我就觉得另外一家银行可能非常值得投资,甚至超过招行的投资价值,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进行微观的研究。几个银行之间的好坏是不是在股价上充分的得到公允的打分,如果某个银行打分太低了,通俗一点估值太低了就完全可以买这样的银行。
主持人:
招行与民生都是股份制的银行。还有三大国有银行在股票市场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对这些大银行以后的表现您是持什么样的看法?
李驰:
今天问的问题非常微观。这纯属同威资产和我个人的意见,大家可以听,至于以后怎么样、能不能走出来、怎么走,我觉得市场未来将会印证。我个人对三大行一直是一个观点,因为它们太大,增长空间有限,大家各自判断。买股票是买预期、买增长,增长有限的公司我个人是不会持有的,这是我对各种银行微观层面的评判,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三大行的走势是明显落后的。如果中投不增持的话可能更要落后,中投这么增持它都落后一定是有内在的原因,我个人认为这几家银行太大了,比如招行一年开40个网点,那边开80个网点,可能开40个网点总利润比例的贡献度大过80个网点对大银行的贡献度,中小型银行的增长快过大银行,所以它的估值也可能高,未来的展望也可能高,这是很微观的一个层面。至于是不是正确可以拭目以待。
主持人:
同威资产管理公司前段时间发了一个信托产品同威二期,同威信托成立之后会关注哪几个行业?
李驰:
我们的公开信息很明确,以往我说的大内需板块这是肯定的,进出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就看看昨天赤湾港吞吐量的数据跟去年同比大幅度下降,三驾马车中的进出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短期内很难有恢复。所以国家现在振兴的也是内需,所以我觉得把目光放在内需上是没有错的,至于什么股票我暂时不会透露。
主持人: 那我们中观一点,板块方面的呢?
李驰:
目前在研究过程中还没建仓的不会透露,对我以前买过的会讲,现在我还是这样一个风格,否则对我们的委托人是有不公平的。
主持人:
我们关注一下网友提的问题,昨天英国方面又开始降息了,您认为我国降息的空间还有没有?降息的幅度会有多大?
李驰:
如果经济刺激比想象还弱的话一定有降息的空间,至于降息有多大政府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事情,但是一定有,英国降到1694年以来的新低,300年来的新低了,这说明英国的经济确实非常低了。刚刚我有一个同事去英国,你知道机票是多少钱呢?来回4000块人民币,你可能想象不到。可想而知它的基本面有多差,所以必须动用央行降息的大棒舞起来。中国最近有一段时间没有动利率工具了,说明比想象的好一点。政府这个工具会适时的应用,我们相信政府也会调控好。
主持人: 如果央行继续动用降息工具的话,对哪一类的上市公司的受益会比较大?
李驰:
对哪个上市公司不是根本的问题,降息产生最大的利好就是我多次讲的,现在已经讲的非常多了,上次我做节目几乎没有人讲,就是流动性再次泛滥。最近很多传媒开始讲流动性这三个字了,也有讲流失下半场的核心原因就是流动性,我不管下不下半场,但是降息到一定程度资金会泛滥,不会流到实体经济就流到虚拟资本上,这就是企业基本面没有很好的好转,但是股票为什么都涨呢?是因为大家估值高了,钱太多没地方去,银行存款不断降,没有回报,钱总要放。我的观点钱总要找个地方放,有句话叫“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这句话我是认可的。四年前我的观点是买房子不如买万科,现在有一句话叫做存银行不如买银行。我非常同意这句话。前段时间就有人讲,我对自己的朋友都是这样讲的,存银行不如买银行,四年前是买房子不如买万科。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流动性的过程,因为之前就从很多数据上已经表现出来了,您认为流动性泛滥会不会持续下去?国家货币的供应量会不会持续放大下去?
李驰:
如果经济不好,国家9500亿的赤字也创2003年的新高,是2003年的3倍多,这就是国家要不断的发债、举债来拉动经济。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倒是不担心经济拉动不了,所以减息可能性并不是那么快,除非明显感觉到中国经济还带不动,可能再要动用其他的工具。现在政府通过拉动内需增加投资来振兴经济,同样最重要的一条我认为跟资本市场可能还不是那么密切,就是要拉动就业,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就业都没有了,拿什么钱去所谓的炒股呢?这一条我觉得国家的关注度不仅仅在资本市场,更多是国计民生,大学生在不断的毕业,但都找不到工作也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拉动内需有非常重要的深远的意义,不单是对资本市场。
主持人:
我们知道2007年那波牛市是流动性过剩给推起来的,包括估值高估等。那么国家会不会因此吸取教训,这一波行情从1800点到2400点,同样由于货币发的过多造成,国家会不会调控一下股市?
李驰:
现在涨这么一点就调控,我觉得现在这个时点不一样了,现在三大行不断公开说在适度的时候增持,什么叫适度?就是在掉的时候我就要买。你说往上走的太厉害,迅速到三四千点了,那么确实明显也不合理,国家有可能触动一些手段来调控股价,现在这么便宜,我的印象2000点以下历史上几乎就是个瞬间,现在才过2000点这么安全、这么便宜的区域国家再去打压,我觉得说不过去,我现在想不出国家会出什么利空。而是中投会不会做一些非理性的往上搞的动作,这就是有一些经济学家讲的,不应该再拉股票,我觉得这都是想象的,再跌也没道理,涨的再多确实也跟基本面不吻合。现在这个价位不高不低我觉得挺好,政府没有必要再多的以指数调控,上次530都引出很多反弹,大家对它有很多的批评。我觉得政府再用任何调控工具会更加艺术,会比以前更加审慎。
主持人:
看一个网友提的问题,除了金融板块之外在国家4万亿投资刺激之下应该还有其他股票表现还是不错的,你对受益4万亿投资的这些板块或上市公司是持有什么看法呢?包括基建之类的上市公司?
李驰:
我觉得都可以研究关注,如果找到一个价格还没有起来的或者估值还不高的完全可以投入。但作为我们不建议做太短线的投机性的买入,太短线可能也存在一些风险,所以还是要看清楚公司未来几年是不是能持续受益,如果能持续受益并且预计稳步成长,这样的公司就非常值得关注了。不能说4万亿一算他有一个订单,今年、明年或者两年以后做完了怎么办呢,如果持续几年它能受益于4万亿,甚至涨了,这样的股票我们觉得应该买,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
有一个网友对你比较了解,说你总是保持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心态,不管是股票上涨还是下跌,他问你怎么在投资上保持比较好的心态,尤其是在股票大幅下跌的情况下?
李驰:
心态从不好到好要有一个调整,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也是跟着指数的涨涨跌跌大幅度波动的,但是经过多年的参与市场,发现我们所担忧的最坏的事情或者说那个时点往往已经到了最坏的边缘了。其实不用担心,只要熬出最坏的时候你的股票又开始到一个不温不火,有一个摇摇欲坠的上升行情。因为我们参与B股也是两次,每次B股优秀的公司调下去之后然后都经历了一轮晃晃悠悠的上涨,所以担心没有用,市场调下来以后担心没用了,担心要在之前。这几年我们养成了高不兴奋、低不恐惧的心情,当然有的人能磨炼出来,但是不是所有的证券参与者都能磨炼出这样的心境,我觉得还要根据个人自身的条件去调控,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投资,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对,有的人在实业领域非常优秀,但做投资并不一定那么优秀,但有的人就适合做投资,比如巴菲特的人际关系就非常差,你去看它滚雪球这些,他自己不做管理,但他能选出非常优秀的公司。我们的风格也类似,我们能够研究出好公司,再跌我也不怕。
李驰:
为什么心境好?是因为你买的是一个可以睡得着觉的公司,这点最重要。如果买一个垃圾股掉的很多,我可能一样睡不着觉,这一点修炼主要来自于你与什么公司为伍,你与优秀公司为伍,长期持有不卖就做一个股东,就可能成为一个长期持有万科的股东,让你赚很多。如果你不选一个好公司,参与的时候是以投机的心态,而且进的价位比较高,掉的肯定比较厉害,心态越掉越坏。
主持人:
你刚才提到巴菲特,最近有一本书非常的火,叫《巴菲特也会错》,我看到你的博客里面也有提到这本书,事实上巴菲特去年表现确实是不怎么样的,你对他的价值投资理念是否有什么新的看法?
李驰:
没有任何新的看法。价值投资理念是市场中唯一能够持续赚大钱的投资方法。至于有人跟我辩论,我用了一句话,你说某某投机高手,我第一句话是你看他以后,第二句话是你看他有多少身价,五年前说的几乎五年后就消耗掉了,十年前说的短期投资就没有了,所以我坚定的认为价值投资是市场里最重要的赚钱的,甚至是唯一的可以持续复制的,不是唯一的赚钱方法,叫做唯一的可以持续复制的方法。为什么去年巴菲特也损手了?就是运气不好,一个人一辈子总有一两年运气不好的时候。但做投机的人经常运气不好,做投资的人偶尔运气不好,巴菲特一辈子就遇到两次运气不好,比尔.米勒就遇到一次运气不好,但这次运气不好所有的大投资者都遇到了,就包括刚刚提到的平安和招行,他们的海外投资都损手了,巴菲特投资的同样公司爱尔兰银行同样损手了,并不能说巴菲特不行了,谁也看不到花旗跌到1块钱以下,能看到它就一定发大财的,因为可以沽空。所以回头看什么都太简单了,指手划脚说巴菲特不行了,那时回头看都简单。
李驰:
他的运气去年确实不好了,因为有一种方法是银行股的估值按明年几倍的PB、几倍的市盈率去买是没有问题的,在历史上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没有想到银行股做了一些坏事,做了一些高风险的产品,几乎所有人都没明白,所以把银行打爆仓了,什么人投资在一个爆仓里面都是不行的。所以不能说方法有问题,方法是可以复制的,但是运气确实不好,所以我的博客上叫《巴菲特也会错》实际上是写他不会错。我认为运气有时候是会不好的,再理性的人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运气好的时候会赚钱。巴菲特如果方法不灵的话早就不行了,哪会到现在翻了3500倍的身价,这次我的观点就是运气不好。
主持人:
时报会客室是一个互动的节目,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提问,我们看到就有网友问到昨天温家宝总理提到创业板可能会搁浅的消息,如果创业板没有如期推出或近期不推出的话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
李驰:
对中小板块的估值会有一个天花板的作用,这个我前年就做了一些预测,当然没有实现或者叫落空了。我的意思是如果去年推出创业板,中小板中间的龙头公司的估值还会进一步上升,创业板推出后,创业板的估值是非常高的,中小板的估值也会拉上去,包括大蓝筹往下估值的地平面也会更高,如果创业板不推对中小板的估值是有阻碍的,这是我的观点。如果创业板一开中小板更加火,这很清楚的回答了。所以哪一天创业板开了中小板都会活跃,这是资本市场投机的规律,这跟投资没有任何关系。
主持人: 那有没可能创业板推出之后会分流中小板市场的资金呢?
李驰:
也有可能吧,初期可能会继续冷落蓝筹,蓝筹就不会往上走了。如果现在马上推股指期货,那蓝筹的估值又上去了。这都是投资跟投机没有关系。估值的变化谁都预料不到,这不是价值投资的范畴,但是你既然要问,我们也有一些投机的心得,跟大家互动一下,至于对不对可以等待未来的检验。
主持人:
同样有网友问到交易印花税的问题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交易印花税还会下调,这个情况出现对股市会有什么影响?
李驰:
说明政府在这个点位没有想去打压,至于下不下调我不关注,但至少不会上调。对资本市场、对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是一个潜在的利好,但我们不期待它。
主持人:
你会不会期待其他方面的利好,例如个人税暂时不征收以及类似其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你期待会有那些方面的推出?
李驰:
所有的利好,我觉得对实体经济的利好都是间接对资本市场的利好,我觉得这些利好只要经济比想象的差,国家就会出手,如果比想象的好国家也就不会动,所以说进退自如,我感觉就是气定神闲的持股,如果是以优秀公司为舞可以气定神闲的持股。如果不好的话政府会出手,如果动用利率工具会导致流动性泛滥,而流动性泛滥就是让估值有保障,泡沫出不出现我不会讲,但对估值往下走是一种刹车和阻碍作用,我一直坚定的看这个观点,不要太恐惧。
主持人:
同样有网友问到,能不能说一下经济周期下的波段操作,你是怎么判断经济周期下的操作方法?就是跨越牛熊的长期投资方法?在宏观经济牛熊周期情况下我们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应该是怎么样的?
李驰:
我觉得分两类,一个是大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他们没有办法避免所说的牛熊周期,因为他可能是大股东不便减持或者减持一点点,所以对于大股东来说唯一要干的事就是把公司做大做强,不要去想别的事情。至于涨跌估值的变化神仙也摸不着,所以对于大股东来说就是对自己负责和对中小股东负责,你所要干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干好本业。至于中小户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还是一句话,在低估的时候要敢买,在高估的时候要敢走,至于什么叫高估和低估让数据说话,不要让情绪说话,单倍的市盈率一定是低的,几十倍的市盈率一定是高的,再好的公司都不止那个钱了。
李驰:
好公司跌到单倍的市盈率,最近说这个话要谨慎,就是未来要有存活下去的能力,如果没有存活的能力这句话又错了,因为最近有大的银行都倒闭了。你必须判断在低市盈率下公司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司依然优秀,买,在高估的时候公司再好也要卖掉。不要用情绪说话,高的时候不想卖还想买,低的时候不想买还想卖,这是个情绪,巴菲特说投资里不需要智商,不是说不需要智商,智商的作用不是最高的,而是要理性,不要用心境跟市场博弈,往往跌的时候谁都不敢买还想卖,涨的时候谁都不想离场还想买,这都是错误的,如果克服了这些人性的弱点再加上一些数据做投资一定会做得的非常好。
主持人:
有朋友问到IPO重启的问题,我们知道证监会已经过会了很多公司,但是IPO一直没有重新开始,如果IPO重新开始的话对市场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李驰:
我个人认为只要有人愿意买应该开启,就像我对大小非的判断、对当年股改的判断、对当年停发股票的判断,对2003年-2005年的判断事后都证明我们是对的,当年发新股是三根“大阳线”迅速脱离了市场的底部,引发一轮到6000点的大牛市。股改也同样让所有股改的公司从底位涨了3%-50%甚至1倍,当年的股改不可怕、当年的发新股不可怕,到今天我依然认为发新股不可怕、大小非不可怕,如果发新股可能引发牛市,我还是同样的观点,这不是市场下跌的原因。市场下跌的根本原因就是当年的5000点、6000点估值过高,估值过高以后一定会调整,谁也想不到这次调整的方式、速度和力度几乎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这也是巴菲特这句话噱头卖点所能看到的,谁也不是神,看不到跌到这种程度。现在不是害怕下跌的原因,发新股不是下跌的原因,现在看大小非也不是下跌的原因,就可以更加肯定说这句话,因为几个大公司都解禁了,包括前几天招行解禁都没有跌,怕倒是因为5000点、6000点的估值太高了,这个要怕。
主持人:
同样是网友的问题,您对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想问一下具体体现在哪个板块和行业方面呢?
李驰:
刚刚我讲了这么多,如果他认真听了可以在里面挑选的,我没有具体的指引。非常不好意思,你听了,我对信心的东西都在讲,或者说我博客上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连我们很多的客户都会有意见。
主持人:
这个活动进行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请李总给时报在线的网友一些寄语或者对今后股市的一些希望。
李驰:
我觉得就是增强信心、站对队,就是你买的股票要站对队,然后要有信心,我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对现在市场位置非常便宜的一个判断,可能在我有生不会再碰到这样一个方式的下跌了。再次强调,在这个点位多点信心绝对比不投资赢得多,前天奥巴马也说了这句话,我觉得是一样的,就是在最悲观的时候投资是唯一能够改善你生活质量的最好的方法。
主持人:
谢谢李总参与我们这个节目,今天时报“两会”会客室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欢迎您的收看。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