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机会永远不会稍纵即逝"

(2008-08-05 00:08:08)
标签:

杂谈

财经

中信证券计划收购美第五大投银贝尔斯登

               源自:华夏时报 时间:2007-8-25 本报实习记者赵文佳北京报道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四面楚歌
    几乎蔓延全球的次级债风暴,使华尔街金融市场已经陷入危机,股市持续下挫,上市公司、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等资产价值已经严重缩水,成为估值洼地。如果中信证券收购贝尔斯登,将是国内券商首次国际并购案,彰显这家国内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证券公司的野心和择机眼光。
  最近有市场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信证券正计划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tern)。如果此事成行,则是美国次级债风暴下,国内第一家券商赴华尔街低价收购的案例。
  千载难逢的收购机遇
  贝尔斯登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被认为是华尔街最难进入的投行之一,在美国信贷市场处于领导地位。但其在这次次级债风暴中陷入严重危机:该公司8月5日宣布,由于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旗下一只高级信贷策略基金和另一只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投资于次级房贷的对冲基金)倒闭。负责该基金运作的公司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将引咎辞职。现在贝尔斯登旗下的第三只基金也濒临倒闭边缘。
  危机使这些企业的价值严重缩水,是千载难逢的收购机遇。
  今年以来贝尔斯登股票价格已经缩水1/3,公司市值从220亿美元下滑至155亿美元。美国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经纪人指数8月3日收于214.35点,为11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持有贝尔斯登债券的潜在风险升至近6年以来的最高点。
  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李驰也表示,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现在应该买汇丰银行的股票,连高盛的债券都已经卖成垃圾债的价格了,这是多好的进入机会呀。
  而被认为是华尔街最难以进入的投资银行,如果不是因为次级债危机而陷入困境,要想以合适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绝非易事。
  战略野心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并购部、资产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他们表示尚未得到公司收购贝尔斯登的确切消息。但即便有相关计划,在目前阶段信息也只在董事会层面。
  东方高盛是家并购研究机构,该公司张红雨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信证券作为一家券商上市公司,如果要介入贝尔斯登的话,我想可能是以现金的方式进入。”他表示,中信证券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券商,有着很好的现金流量,现在股价也很高,而且现在贝尔斯登也急需现金的注入,所以中信证券有可能使用现金收购其股权或增资扩股的形式进入贝尔斯登。
  为了挽救公司,贝尔斯登要求股东按比例出资填补亏损。但由于数额太大,就不排除贝尔斯登与中信合作,以增资扩股的形式让中信把资金注入到其受损的基金中。
  中信之所以在短短几年成为国内第一大券商,和其战略眼光有关。从做的第一起收购业务——收购青岛万通证券,到重组华夏证券、收购金通证券,近年来,中信证券战略扩张步伐未曾停歇。2006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865%,而中信证券新收购的子公司当期贡献手续费收入就超过9亿元,为母公司经纪业务收入的3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威什么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可能改变世界金融格局的激动人心的超级机会?是在整整一年前.

  去年8月的汇丰控股(HK0005)股价:140港元,现在:129港元.其中已经经过次级债引发的全球房地产/金融股股灾.如果我们没有统计错,加上9港元的分红后,这一年来汇丰控股成为同期全球市场上惟一一个成功抵抗下跌的金融股.(股价基本没有下跌).要收购就要收购这样的伟大公司!

  明白"一个好机会永远不会稍纵即逝"的深刻含义了吧,漫长的一年后(对短线投机者而言,一年时间是非常漫长的),这样的绝妙收购良机依然存在!

  是机会就永远不会稍纵即逝,不同的机会会永远不均匀地分布在现在到未来的时空坐标中.我们惟一要做的只是耐心地等待它出现而已.

  7月中旬,中投公司终于想明白这个必将注定载入全球金融史册的收购事件之重大经济和政治意义了,只是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秘密进行!(当年的报纸文章我们没有转贴就是我们认为中投的收购行动应该更秘密些)

  等待并关注此世界金融史上最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

  经过1897年后漫长的111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