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命三角

(2019-06-19 15:4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品收藏

救命三角

咱嘉有株三角梅

救命三角

醉美江南——咱嘉↑

救命三角

校园一隅↑

维基百科上面的「生命三角」词条:

       生命三角理论(Triangle of Life,又译为黄金三角)是由道格·库普(Doug Copp)所提出的争议性地震逃生理论[1],此理论与大多数公信力机构所提倡的防震建议背道而驰,其理论声称:“在大地震来临时,人们可以躲进由坚硬物品及坍塌物所产生的三角形保护空间(即生命三角),以避免人员因建筑主体结构如一张大饼般平塌(pancake collapse)造成伤亡,并建议不要躲在桌子底下。”

       中华民国消防署、美国国土安全部及许多国家具公信力的机构并不采信生命三角理论[2][3][4],并建议民众于地震发生且在室内时,遵循地震保命三步骤才可以有较高的生存几率,其三步骤为:

       趴下(Drop):放低身姿趴下,以避免跌倒。

       掩护(Cover):双手保护头颈部避免遭掉落物品及瓦砾直接伤害,若有遭物品砸中的危险时,在可安全的移动时候,爬行至坚固的桌子底下。若附近有低矮的家具、坚固的梁柱旁或墙角,且无遭掉落物品砸中之危险时也可提供额外的掩护。另外请远离玻璃、窗户、外墙、灯具、冰箱、可能倒落的家具及其他可能倒下来的物品。

         稳住,抓住桌脚(Hold on):抓住桌脚或任何坚固的掩护物,当桌子移动时,人员可随桌子移动以提供掩护,直至地震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