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但凡去过桂林,特别是去过阳朔的人,脑海中都会有一个深刻的画面,就是坐着筏子行在漓江上,两旁的山水之间,那优美无比的竹子们……
她身材高挑,尾梢略弯,与任何竹子都不一样。她以她独特的姿态,与桂林独特的山相映成趣儿。每当想起那一幕,我都不由自主陶醉其中,觉得这次旅游超值!
人民币上也有这种竹子。
有人说,那不就是凤尾竹嘛!勿庸置疑,那是凭空想出的答案!因为我认识凤凰竹。
最近,终于得知了她的名字,赶快告诉大家,她是车筒竹↓
2011年11月27日采撷于漓江之上↓
现代的筏子都不用车筒竹来做了,而是PVC管,洁白、精美。
行在水上颜色分明,拍出照片更漂亮了。




这是↓我乘坐的筏子

—————————————————————————————————————————————————
车筒竹,学名B.sinospinosa
McClure
别名竹(贵州、云南),棘竹、竻竹、笆竹(广西通志),水簕竹、耳角竹(广东),楠竹(海南)。禾本科簕竹属植物,高15—24米,直径8-14厘米,尾梢略弯;节间长20—26厘米,常光滑无毛,惟其基部一、二节常于节下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壁厚l-3厘米;节处稍突起,解箨后在箨环上暂时留有一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二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单枝,向下弯拱,其上的小枝多短缩为硬刺,且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竿中上部分枝为3至数枚簇生。箨鞘迟落,革质,干时背面纵肋隆起,近底缘处密生暗棕色刺毛,先端近截形;箨耳近相等,长圆形至倒卵形,常稍外翻,有波状皱褶,腹面密生糙硬毛,边缘具波曲状或劲直的继毛;箨舌高3—5毫米,边缘齿裂并被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外展,卵形,其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2。叶鞘近无毛,边缘一侧被短纤毛;叶耳不甚发达;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数条波曲状或劲直的继毛;叶舌高约0.5毫米,先端斜截形;全缘,被极短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7-17厘米,宽12-16毫米,两表面均无毛或于下表面近基部被柔毛,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假小穗线形至线状披针形,稍压扁,长达4厘米,单生或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先出叶先端钝,脊上密生短纤毛;具芽苞片3—5片,狭三角形或近卵形,无毛,先端钝;小穗含两性小花6-12朵;小穗轴节间 远离内稃的一面圆拱而被白毛,另一面则扁平而无毛,顶端被短纤毛;颖常缺;外稃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急尖或急尖具细尖头,多脉;内稃通常 稍长于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3—5脉;鳞被3,不相等,倒卵形,长约1.4 毫米,先端钝,边缘密生纤毛;花丝分离,花药先端钝;子房狭窄,顶端增厚而被短硬毛,花柱细长,被短硬毛,柱头3分,羽毛状。笋期5—6月,花期8-12月。
本种分布较广,产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
多生于河流两岸和村落附近。
用途:竹杆高大坚韧,可作建筑用材,竹排、水管、挑扛和水车戽斗,并可作绿篱、防护林等,笋可腌制食用。[文字介绍摘自百度百科]


我想去桂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