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采撷于梅花州


参照图↓

—————————————————————————————————————————————————
青蒿,古名“菣”(qìn),意为“治疗疟疾之草”。别称草蒿,廪蒿,茵陈蒿,邪蒿,香蒿,苹蒿,黑蒿,白染艮。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一些地方也叫牛尿蒿。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茎单生圆柱形,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紫者为良。叶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叶凋谢;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雌花10—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管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间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等长或略长于花冠,顶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花果期6—9月。
“青蒿”又为地名,在山西吕梁境内,化属中阳县。
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1990年版)时将药用“青蒿”定为:“该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 apiacea Hance。从此中药的‘青蒿’变成了‘黄花蒿’。但目前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黄花蒿外,中药依然沿用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入药。
保健饮品:青蒿性味苦寒,但不伤脾胃。具有清热解暑,退虚热、宣化湿热的功效。
青蒿含有挥发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作用,还能帮助排汗。所以,夏日将青蒿水煎液作为清凉饮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药。
每次用青蒿12克,加适量水煎后服用,热饮或放凉饮用均可。若加入绿豆、菊花、冰糖,则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文字介绍摘自百度百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