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摘自人与自然吧]
这个植物发现于桂林火车站停车场围栏边,很不起眼,脚步匆匆中没仔细看就拍了两张,还算清晰,也是菊科大家族中的一员。它的变种白花鬼针草,叶片浅绿色。
2011年11月采撷于桂林↓


↓鬼针草?

—————————————————————————————————————————————————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Linn. 别名三叶鬼针草、虾钳草、蟹钳草(广东、广西),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云南),一包针、引线包(江苏、浙江),豆渣草、豆渣菜(四川、陕西),盲肠草(福建、广东、广西),王八叉、小狗叉(山东等地) 菊科鬼针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 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时偏斜,不对称,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国内外均有分布。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以全草入药。《中华本草》功效分类为:清热解毒药、消肿药。[文字介绍摘自百度百科等]
■鬼针草为民间常用中草药“盲肠草”的原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健脾的功效,主治时行感冒、咽喉肿痛等。鬼针草的变种白花鬼针草,功效主治与鬼针草不同,化学成分也有差异。
///#_#//请欣赏:烟影如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