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网恢恢啊

(2011-12-28 11:25:41)
标签:

美国

资产税

贪官

世界经济

教育

分类: 悠然我思

    中国无数的贪官携巨款外逃,或将妻儿移民国外以逍遥,他们深知钱财来之不义,只要逃出去哪怕不能够理得,但起码可以心安了。因此,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从此就可一笔勾销了。我也曾在网上看到,说今年下半年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签证机构增员几百应付签证业务……转发一篇文章如下,看了这篇文章后感觉,这笔债又将被焦头烂额的美国收缴入库,起码是部分被收缴。

 

美国彻查在美富人海外资产  严重隐匿者可被判入狱

   按:随着美国经济的低迷不振,美国也开始动手挖掘这批富人在海外的逃税金矿,而这个政策的出台对于近期大量中国一批富人向美国移民的一种最好嘲讽和风险教育,因为很多移民的富人,或多或少在国内拥有大量的资产,而随着美国加大力度收缴这批逃税的账户,势必对很多富人已经移民美国的人将会放弃美持有的绿卡,而且随着美国这样行动,相信更多的国家都会纷纷仿效收紧这种逃税。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又是一年"报税"季!国库亏空、债台高筑,美国政府加紧追查国人海外帐户和海外资产的真实性,一旦被查出在海外藏有资产,户主将被施以重罚。提醒想移民美国的华人,今后,移民美国或在美投资可要三思而后行了。下面,我们有请《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余浩。

  主持人:美国政府海外查帐究竟是怎么回事?

  余浩:美国税法规定凡是在美国长期居住的人,不管是美国公民还是持有美国绿卡的外国人,在海外(也就是在美国之外)拥有的5万美元以上的资产,或者储蓄在1万美元以上都要跟美国政府申报。其实这个法律早在1971年就有了,但以前并没有严格的执行。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加强了对美国人海外资产的追查,并且两次启动了海外资产主动申报计划,让拥有海外资产的美国人主动坦白交待以获得从宽处理,如果隐匿海外资产拒不申报视为有意逃税,如果被查出来会被处以重罚,严重的还会被判刑入监。

  第一轮主动申报到2009年10月15号结束时,美国国税局共收到了1.5万份境外资产申报书,涉及60多个国家的银行,虽然这只是冰山一角,美国政府并不满意,于是发起了第二轮的主动申报计划。以今年的8月31号为最后的期限,在此之前,以保护匿名帐户著称的一家瑞士银行因为在一项诉讼中要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从而向美国政府提供了4千多个帐户的名字,其中有许多是在海外藏匿资产的富豪。

  这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政府警告在海外藏匿资产的美国人,不要心存侥幸,因为按照美国通过的海外帐户税收遵从法的要求,所有想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从2013年1月1号开始都必须向美国财政部提供客户信息,否则就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美方有权拒绝其在美国开展业务,这样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想隐匿海外资产将会变得更为困难。

  主持人: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余浩:这主要是美国政府现在是债台高筑,2011年美国联邦赤字高达1.4万亿美元,未来几年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到8.7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财务负担解决之道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就要削减各部门的开支这是比较痛苦的事情,而堵塞税收的漏洞可成为开源的重要的手段。

  说到底就是美国人没钱了,现在需要找辙来弄钱。这就是为何原来早有要求申报海外资产的法律但没有严格的实施,而现在开始重拳出击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大金矿。

  主持人:此举又是对华人有哪些影响呢?

  余浩:对华人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的大,因为中国是移民美国的大国,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香港,整个大约有250万的华人是第一代移民,这些人与祖籍地都有或多或少的经济上的联系。美国第一批海外资产自首计划推出以后就有不少的旅美台湾人惶惶不可终日。有不少人为了保住在台湾的资产,宁愿选择放弃美国的国籍或者绿卡。

  但是根据美国税法的规定,即便你放弃美国国籍,美国政府也可追溯5年,要你补交放弃国籍前五年拥有的海外资产隐匿不报而逃避的税收和罚金。美国国税局的规定出台以后,美国的华人会计师事务所生意变的格外的好,很多人来打探消息,更多的人心中在那里盘算继续的观望。

(来源:中国广播网)

 

法网恢恢啊

中国为何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874b10100krb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9348250100zi2p.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简单可以很美
后一篇:苦草与鬼针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