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傍晚回到家得知先生的同学送了两张中美篮球赛的票,19点半正式开始,地点在梁林校区体育新馆举行,里面还没进去过,正好可以看看。放弃跑步,吃好饭提前出发。新馆位于梁林校区西端,还有一段不算近的路,一路上有三五成群步行的学生们,看起来都是去看球的。
总体感受,美国球员从运球到投篮,动作非常娴熟,几乎是人不离球,球不离人,好象篮球与人有种吸力。投篮的命中率极高,几乎每一次抢到球就能得分。中国队应该说水平也很了得,但投篮的命中率比上不美国队。美国队在白线外面经常远投,而且能中;中国队则是尽可能到白线里面才投,且命中率也有差距,在抢球过程中失误也多。但有一个名叫曹飞的球员,抢球或投篮都表现极佳,留下深刻印象。
外表上看,深色球衣的美国球员,身体结实,只有一个有些胖,大多胖瘦适中;中国球员着白色球衣,好象过于宽松,胳膊细,相比较显得单薄力量不够。
纪律上是美国队犯规严重,有一个队员中间被罚下场。场内有喝倒彩的,这不应该。
从传统上说,美国队篮球取胜理所当然,一点儿不奇怪。篮球在美国相当于乒乓球在中国。中国队输球(包括亚运会上)也不能完全怪球员,除了体质上的差距,要怪得怪全中国人的观念和习惯。美国人,从孩童开始对篮球就非常熟悉。许多美国家庭,房子前就有一个篮球架。也就是说,玩篮球在美国是家庭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人不一样,哪怕是有钱人,住别墅,养花养鸟养鱼的见过,没看见有谁在自家的小院安放上一个篮球架,有空就玩投篮的。所以,人家是童子功。习惯上说,美国人双休日全家总动员到运动场上去玩是极普遍的,而中国人参与运动则被理解为是时尚。体质原因中国人技巧性强,所以抛开足球,篮球能拿名次已经相当努力了。


我们的座位虽然有点儿高在二层,但位置却很不错,尽管拍摄技术一般般,但坐这个方向拍照片位置十分端正。↑↓

第二天早晨嘉兴新闻里报道座无虚席,其实人坐的不算满。新馆里音响太过了,有时候震耳朵;房顶有许多管子,↑不清楚是否中央空调系统?场地周围一圈可以打羽毛球,只是不知道对学校职工或外面百姓是否开放?有待了解。
球员正在练习↑

开场前夕↓↑

中间休息,有职校的学生给大家解闷↓平时侯在一旁等待,穿得少,一定很冷。

这三个人是裁判↑
场上着深色球衣的美国球员个子都大,↑投篮命中率极高。最终的成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