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生于铁树的肾蕨

标签:
肾蕨嘉兴市沈钧儒纪念馆树下植物文化 |
分类: 琴声悠悠 |
2010年10月5日采撷于↓沈钧儒纪念馆内。谢谢老蒋
—————————————————————————————————————————————————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肾蕨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
药名肾蕨,拉丁名RhizomaNephrolepisCordif
动植物资源分布西南、华南、海南岛、台湾等地。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来源为骨碎补科植物肾蕨的叶或全草。功效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
性味苦辛,平。入肝、肾、胃、小肠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块茎(马骝卵)亦供药用,另详专条。[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