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问底日全食——天文盛宴


标签:
日全食科学夏天的早晨休闲 |
分类: 悠然我思 |
夏日的清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9/07/thumb.jpg
日全食的科学解释
传说中,把日食称作“天狗吞日”。而“天狗吞日”的科学解释就是日食。
日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