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2009-05-03 15:02:01)
标签:

黎里

外婆

旧地重游

感慨

朋友

分类: 乡音亲情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

 

谁说外婆在了?——故地重游

 

    2009年5月2日的嘉兴,多云有时有阵雨,最高气温22℃。预报准确,雨小无大碍,一点儿不晒、不热。

    先生今天破例,免去打球,全力以赴。四个人中三个人都想8点出发,由于我坚持早点儿去早点儿回,最后依了我。因为江南一些小镇上,下午基本没了市面,主要是上午。朋友家昨天给新房采购了2万元的电器,肯定很辛苦,小外甥节日去了奶奶家,本想睡个懒觉就这么泡汤了。

    8点5分~8点35我们到了目的地——江苏黎里。之前在网上查得,那里有诗人柳亚子故居,准备去参观。可当黎里二字映入眼帘时,与我们印象中的黎里却大相径庭了,先生更是满脸困惑。看那马路与其它地方没什么两样,早就没有了当年小镇的影子,当时尽有些失望。由于此地还没有开发,后来发现标志藏在树中,根本看不见,费了些周折才知道该怎么走的,在新老交接处停好了车,步行前往。在入口桥头处,东、西向就是黎里的老街,打问了一下,柳亚子故居在东北侧。

    可此时的先生却故地重游感慨良多,他与我们不一样,此地是他外婆的家,是童年时期魂牵梦萦的地方……他说过:小时候经常来外婆家,外公虽然过世比较早,但有生之年曾开过鱼行。母亲是外婆的独生女儿,外婆对几个外甥溺爱有加,好吃的任他们随便吃,每次来几乎都是吃坏了肚子才回去……

    在老街的河岸边,他哪还顾得上柳亚子故居呢,迫不及待先找起了外婆家,向路人打听着记忆中外婆家旧址。人家指西,我们就先往西走。谁说外婆不在了?!她明明活在我们心中。走着走着我也想起来了,街道与河边的店面不陌生。看到弄堂口那座小桥——桥,他特别记忆犹新,尽管如今的河水几乎是黑的,依然站在河边看了又看,迟迟不肯离开。回忆到:外公去世那年,他还是个四六不懂的小孩,给他穿孝衣他不肯,曾逃到这座桥上大哭……在西徐家弄口他不感确定,电话问了小妹妹,得到确认才走了进去。小巷很深很深,他印象中,哪怕是白天走在小巷里也是害怕的。估计小巷深度百米有余,中间有个转折。转折处他说:就是这里,没错!之后我们看到了外婆住房二楼的窗户,结婚那年,我在这儿住过一宿,目前楼下租住着外地人。据说楼上外婆的近邻温老师仍然在,出去了。弄堂尽头的小河已被填满,并盖了新楼。返出来后,弄堂口左侧茶叶店女老板很热情,听我们讲了故事,并让我们坐下歇了一会儿,之后我们这才往东,去参观柳亚子故居。

    午后,我们又来了一趟,但仍然没有能进得那个屋里。有一个年长我先生13岁的退休医生,听说我们来访,特意赶过来找我们,他对外婆和母亲都很熟,给我们讲了一些往事和近邻温老师的情况,原来温老师已81岁住到儿子家去了,这个房子的房产是房管所的,里面租住的人外出不在。我们的访问只能到此为止。

    我们的外婆年逾古稀还不肯离开黎里,她就是愿意一个人住,不想到女儿家来常住,在这一点上她特别固执。那时,她每天要把马桶从楼上提下来,这对她来说已经相当困难。有一次在楼梯上摔了一跤,胳膊骨折,从此不得不住到了女儿家。她老思想,觉得住在女儿家不够仗义,所以,每天早早起来收拾好就坐在门口,家里有人来或有人从门口路过,她都非常热情地与人打招呼,没有儿子是她终身一大憾事。我还记得,她曾经嘱咐我:不要打孩子!

    ……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黎里的街很长很长,这个镇也不是一般的小镇。老街不冷清,只是原有的长廊所剩无几,新街热闹非凡。在老街边,先生注意到一个修车摊的女主人,乘闲暇在看书,走近了问他:看的什么书?原来她在看《圣经》;河道里有条大船,上面陈列着各种瓷器,还住着人。原来是一个活动瓷器店,很新颖,我还第一次见呢。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河道两边许多老树,书写着沧桑,有的老树长着新芽,还发现了一株苦楝正在开花~~一天下来,我们把个黎里长长的街道与河岸两边全都转了个遍,中午,先生要去新区吃饭,但我们三个人都要在老区吃,只有少数服从多数。老区虽然店小,主要吃个情调。最后落坐一个小店,它的招牌菜是特色套肠,里面有四张桌子,我们到厨房自己端了五个菜:两盘炒生菜、油豆腐嵌肉四只一盘、笋尖排骨汤一碗、肉丝雪里蕻一盘,特色套肠冷盆14元(每斤20元),米饭随便吃,而且是自己盛,感觉很好。总共化了40元,全部一扫而光,大家吃得很舒服。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街上,有农民在卖碗豆角,比嘉兴得成熟些,我们两家各买两斤,每斤/2元;路边小店的生姜比超市里的质量好,也各买了两块;在新区的小摊上,买了小吃:象春卷,其实就是春饼包着粉丝,个头不小,每个1元。他(她)们都说:今天收获真不小!

 

    2:50返回,从黎里往南经田乐到王江泾,20分钟到嘉兴市区,先去看了朋友正在装修的新房,并顺路参观了禾兴南路梅湾街的朱生豪故居,详情日后再写。

 

谁说外婆不在了?——故地重游

我的相关博文:别让它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黎里之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