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默哀,是悼念,更是警醒!虽然只有短短3分钟,却能表达哀思,寄托怀念,让人感受到国家就在你我身边。在重大灾难面前,政府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也已是国际惯例。比如“9·11”发生后,美国将9月1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北奥塞梯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签署命令,宣布9月6日和7日连续两天为全国哀悼日。灾难发生后,也有群众表示,国家应该为死难者致哀,更有学者在媒体上撰文呼吁设立哀悼日。之前的5月16日,秘鲁政府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中国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设“全国哀悼日”。我国哀悼日的设立,是对死者的悼念,更是对生者的慰藉,是对民意的尊重,更彰显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我感觉自从灾难发生后,国人的哀思就开始了:网上的烛光祈祷形成一股流行风;电视台中断了正常的节目播出,对震灾救援实施了24小时直播;重庆广电管理部门更是规定震灾期间停止播出一切娱乐节目;一些地方的市民,自发组织了类似烛光祭奠等哀悼活动;昨天各网站包括我们校园网全部变成了黑白色。国难当头,哀悼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人民的悲痛心情需要释放,这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是国家的一大进步。
哀悼日的设立深得人心,因为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值得我们哀悼、致敬。相信,悲痛过后人民更有激情,悲痛过后人民更有热情。在这场灾难中,数以万计的同胞永远离开我们。他们中有母亲、父亲、老师、丈夫、妻子、学生、幼儿,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给生者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哀悼遇难同胞,更使我们反思生者的责任。我们将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将更加关爱别人,更加努力工作。灾难虽然夺走了我们的家园,却夺不走我们的坚强意志。灾难夺走了我们的亲人,但夺不走中华大家庭的亲情。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面对磨难,中华民族从未被击倒过,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坚强!!!
哀悼日,下半旗致哀,停止娱乐活动,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它不仅仅是一场对逝者追思的仪式,更是生命的礼赞,是一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洗礼。昨天的14点28分我正巧在一个路口,亲眼目睹所有车辆和行人肃立、交警脱帽端在手中、所有的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的情景,这样的场面我为同胞的齐心协力而感动。晚上看了新闻,天安门广场聚集的人们,默哀之后泪流满面,高喊口号,久久不肯离去的情景更是让我感慨万千。我坚信,经历了这场灾难的中国人,一定会变得更加勇敢、宽容、友爱和坚韧,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爱````爱````````爱```爱
爱```````````爱``````````爱
爱`````````````````````````爱
爱````````心系 汶川````````爱
`爱```````````````````````爱
```爱`````中国加油````` 爱
``````爱`````````````爱
`````````爱```````爱
````````````爱``爱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