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教育产业化的呼声中于1999年开始大扩招的,而学校的大合并随后也逐渐开始。
我们学校就是经合并建成的,最终打造了一所七校合并的大校。好处则是使想读书的人有书读,这一点是老百姓都能感觉到的。五年来,随着在校生与教职工人数的增加。校内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与熟人打交道变成了与陌生人打交道。
本来学校的性质与部队差不多,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教师在学校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打交道,而教职工之间都还是熟悉、了解的。并校以后,除正常的新陈代谢外,渐渐地能与熟人在一起工作的就少多了,基本变成以小部门为主,与校级领导则如同路人,能够记住他们的名字、搞清楚他们的职务就很不错了。部门之间就如同两个单位,通常是知其名不知其人,知其人又不知其名。随之发展到学生与学生也不熟悉,知道是本专业的,而不清楚到底是哪个班的,一般以宿舍为单位。
这在并校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五年来,感觉好象重新参加了一次工作,经历了重新调整心态,重新给自己定位,以新的状态、新的节奏,迎接既老又新的工作。
老师不认识学生这太平常了,本来一届一届也不可能都那么熟,但现在愈演愈烈,最关键的是班级人数增多,便得本班学生不熟悉,如果上大课,90~120余人一起上课,使互相监督变得越来越薄弱,它的弊端是脑子灵活的学生会钻这个空子。比如:代学、代考。
代学:就是自己有事不能按时正常上课,不请假而是请自己的同乡、朋友或想听该门课的学生代上课,如遇任课老师点名或查人数则顶而替之,反正老师不认识,当事人知道就行了,同学虽然知道但一般都不会检举。
代考:反正老师不认识学生,有的学生会在自己没把握的某门课程考试时,找来高年级的学生代考,如遇重修课考试则请同年级或同班学习好的学生代考,当然还需要作假证件蒙混过关。这类事经常有被抓的,处分相当严厉,但漏网之鱼难免有之。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