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为这件事 |
◎CAMPO是義大利文的中小型廣場之意,更是文藝復興開始的場域。2005年7月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在台北建國啤酒廠誕生,由策展人林欣儀與多元領域的創作人共同發起,以「揉合」(mixing)的概念出發,將音樂與影像結合,結合各類型創意、前衛藝術,並以巡迴大小廣場之方式,期待台灣的創作環境更好、更友善。
◎2005年12月起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成為台灣地區唯一固定每月常態興辦的藝術節活動(每月第二個週末),漸具規模。「創作市集」更是整體活動除了音樂與影像外,最為人所熟知的部分,在短短半年間,參與的創作者已超過500位,平均年齡在20-25歲之間,已成為台灣青年創作的藝術創作平台。
◎2006年3月份,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在各大媒體爭相大肆報導之後,產生了每次活動皆吸引了近萬人次參觀,也逐漸受到各界的關注,台灣地區各地的市集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也將回歸至初衷創辦理念,朝次文化音樂藝術節邁進。
◎2006年7、8月,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經過一年的努力耕耘,開始全省巡迴,受高雄市政府邀請至高雄(7月8日、9日)、受文建會邀請至台中(7月29日)並與台南海安路街道美術館經營單位「21世紀發展協會」共同策劃海安路封街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8月12、13日),在3個月的全省巡迴後,CAMPO在全台灣引起熱列討論,政府單位及各大企業財團爭相邀約,06年國慶受行政院新聞局之邀共同協辦大型國慶晚會活動。並期待在不久以後,可以與國外藝術單位合作,將這些珍貴的台灣創作人帶往國際舞台
◎文藝工作者被對待的方式,往往反映他被當時世俗估量的眼光。為了證明世俗眼光的錯誤,藝術工作者往往只有一條不歸路 - 繼續創作下去。(摘錄自高千惠<叛逆的捉影/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
◎2005年12月起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成為台灣地區唯一固定每月常態興辦的藝術節活動(每月第二個週末),漸具規模。「創作市集」更是整體活動除了音樂與影像外,最為人所熟知的部分,在短短半年間,參與的創作者已超過500位,平均年齡在20-25歲之間,已成為台灣青年創作的藝術創作平台。
◎2006年3月份,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在各大媒體爭相大肆報導之後,產生了每次活動皆吸引了近萬人次參觀,也逐漸受到各界的關注,台灣地區各地的市集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也將回歸至初衷創辦理念,朝次文化音樂藝術節邁進。
◎2006年7、8月,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經過一年的努力耕耘,開始全省巡迴,受高雄市政府邀請至高雄(7月8日、9日)、受文建會邀請至台中(7月29日)並與台南海安路街道美術館經營單位「21世紀發展協會」共同策劃海安路封街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8月12、13日),在3個月的全省巡迴後,CAMPO在全台灣引起熱列討論,政府單位及各大企業財團爭相邀約,06年國慶受行政院新聞局之邀共同協辦大型國慶晚會活動。並期待在不久以後,可以與國外藝術單位合作,將這些珍貴的台灣創作人帶往國際舞台
◎文藝工作者被對待的方式,往往反映他被當時世俗估量的眼光。為了證明世俗眼光的錯誤,藝術工作者往往只有一條不歸路 - 繼續創作下去。(摘錄自高千惠<叛逆的捉影/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