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道德超个人心理学指南针灵魂维尔伯心理分析荣格心理学 |
分类: 心理学札记 |
太多的社会现实和咨询实例,包括生活的现实,都在向自己,也在向每个人发出一个巨大的疑问:现代人的道德观到底是什么状态?将向何处发展?这也是心理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超个人心理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也将我自己一直以来的模糊感觉和期望作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整理。超个人心理学的代表维尔伯的观点是这样的:
“维尔伯从美国的现实——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探讨道德发展与合一意识之间的关系。……新一代的美国人在生活中确实体验到更多的自由,但同时也进入一个尴尬的时代,一个没有道德依托的时代。很多旧的东西被打破,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人们生活在一个缺少道德背景的社会环境中,道德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
这与我们的社会状态也及其相似。
“自恋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典型特点。……这种自恋的倾向使得人在进行价值区分时缺少公正、客观和真实的道德限制。……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来说,他们已经接受了很难做出一致的价值区分的观念。”对于现在我们的独生子女一代,这个特点显然是很明显的。
“维尔伯认为,……道德发展水平可以被相应地认为是自我中心、伦理中心、世界中心这三种水平。例如,婴儿没有能力做任何道德决策,是完全自我中心的,‘正确是对我而言的正确’;后来他们逐渐长大,进入一个团体,‘正确是对我们这个群体而言的正确’,这是一种伦理中心的表现;随着个体的进一步成长,他就有可能从伦理中心走向世界中心。他们开始抛开种族、性别和信仰而做出道德判断。着三个水平依次出现,每一个水平都是关心和责任的扩展。”当道德是按照这样的阶段正常发展时,是会像这样不断向更高级迈进的,但事实上常常并非如此。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有可能一直停留在某一阶段,或混淆各个阶段,“如果一个人处于道德发展的第三种水平,但他在世俗社会中接受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认为没有什么是更好的或更坏的,那么,他就有可能受到自我中心的入侵。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什么善恶好坏,也没有评价是非的标准,那么,一个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正确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碍人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在这里,伦理中心和自我中心的界限就被混淆了。”“当你的道德指南针断裂的时候,所有这些东西都挤在了一起。虽然你认为这是合一,就是精神的神圣统一,而实际上,这是一种道德精神的彻底垮台。”
“道德指南针(moral compass)指的是引导道德走向一种精神智慧。”他认为应该把灵魂和深度精神视为现实世界的道德指南针。“灵魂使超个人自我具有公平性和稳定性。无论周围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不变的。”这与荣格所说的“自性”是一样的。“另外,灵魂同时也参与现实世界的生活,而现实生活正是人们做出道德选择的发生地。”这使我想起当初对许三多的感受,他就是一个遵循心灵中的道德指南针而活着的人。而“丢失了灵魂的现代人”(荣格),就是忘记了或者是说忘记了使用内心的指南针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而社会标准是随时间和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道德是超越于现实社会的规则,由更高水平的来自灵魂的智慧加以引导。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道德反思,通过对自己灵魂的不断追寻和沉思,来达到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的目标。”他认为,“道德智慧主要是通过个体在一定的认识和体验水平下,通过有意识的整合,把宇宙的智慧、灵魂的智慧和世俗生活的智慧进行合一而实现的。”宇宙的、灵魂的智慧听起来有些吓人,实际上我想就是荣格发现的集体无意识的智慧,是人类千百万年积累下来的人自己的智慧。这样的智慧是一定会在人类发生道德危机的时候启动的,就像四川地震引发了全民的慈悲心一样。
“在自恋的文化背景下,大多数个体都关注情感和感觉方面的内容。……一个人必须亲身参与到某种道德生活的实践中,通过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赋予他道德责任,一个人才能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否则,只有肤浅的道德感受和认知,就不可能承担起道德价值的重任。” 这应当说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任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