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水理论:对泡沫教育说“不”

(2012-03-16 16:05:32)
标签:

教育随笔

教育

分类: 教育感言

    一杯糖水的甜度取决于单位容液内糖分子的含量,即在糖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水越少越甜,越多越淡。但是,如果糖分子的含量过多、水过少或温度过低、杯子过大,糖分就会沉淀。笔者姑且称之为糖水理论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获得了新的长足的发展。这是全国人民都引以为荣的教育成就。欣喜之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少地方出现了教育泡沫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教育大众化、扩大化过程中的泡沫化,即初、高等教育量的无限制扩张和其质的结构失衡,造成了教育外在的虚化和看似蓬勃发展、而其内在的比例和结构却远没有达到合理化。

  如果把一所学校比作一杯糖水的话,那么,这里的量的无限制扩张和其质的结构失衡,就相当于在糖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无限制地加水,教育外在的虚化和看似蓬勃发展、而其内在的比例和结构却远没有达到合理化,就相当于糖水变淡。

  以基础教育为例,很多学校在地方政府做大做强的号召下,盲目地扩大招生:校园扩大、楼群扩大造成学校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有的甚至背负几百万、几千万的外债,外表光,内里荒,教学配套设施跟不上,形成泡沫教室,此其一;有了庙就得有和尚,教师不够用,只好四处招聘,俗话说得好,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穷乡僻壤、资金短缺,外地的优秀老师决计不肯来,只好就地取材,退而求其次,矮子里面选将军,于是,小学教师教初中,初中教师教高中,造成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下降,形成泡沫教师,此其二;有了楼群有了教师就开始扩大招生,每个年级动辄3050个班,且每个班人数均在70人左右,全校学生总数不下万人,万人里,按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真正数理智能优秀,具备在千军万马中打拼、勇过高考独木桥者,不过千儿八百人,90%的学生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使出吃奶的力气,能考个二本、大专都不多,大部分学生白花了三年的时间,白扔了大把的银子,形成泡沫学生,此其三。

  再次,按照糖水理论温度过低、杯子过大,糖分就会沉淀。学校规模膨大,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师相同的教案有的学生听起来过于浅显,有的学生听起来又过于深奥,又由于班生额过多,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成为纸上谈兵。这种情况下,优生吃不饱,有意见;差生吃不了,也有意见。于是,各校纷纷成立实验班,集中优势学力,加强教师配备,形成糖分沉淀,其它大部分学生自然被泡沫班级所湮没。更有甚者,立足本部,开办分校,美其名曰放大名牌效应,实则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分校无论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远不能和本部相匹敌。因此,名校本部成了糖分沉淀,而名校分部成了泡沫名校。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是,我接触的所有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名校去读书,而不是名校分部。

  糖分沉淀的另一种原因是糖分子的含量过多、水过少。毋庸置疑,有些财力雄厚的名校大校及国家重要科研院所云集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科研项目少、工作压力小或其它因素极易造成人浮于事、资源浪费的现象,成为促进泡沫教育的间接诱因。

  由泡沫教室泡沫教师泡沫学生泡沫班级以及泡沫名校等诸多泡沫形成的泡沫教育,如同泡沫经济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因为泡沫教育属于教育投机,造成社会教育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教育质量整体滑坡,不光劳民伤财,还会导致社会震荡,严重阻滞社会的发展。因此,及时解决泡沫教育的问题,有助于教育内在比例和结构的合理化,有助于教育的持续、均衡和健康地发展,有助于教育和社会的有机衔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