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政府可否直补富士康工人?

(2010-07-16 09:21:04)
标签:

富士康

就业

分类: 关于随想

富士康的连跳数字终于停止了更新,有一段时间没有它的新闻了。

这两天,富士康又在媒体上不断出现了,好在不是人命的事,而是富士康要将生产基地向内陆转移,有些地方在争抢这个能到来巨额税收和就业岗位的“香饽饽”。这里面包括武汉等地方中心城市。

富士康之所以要从深圳迁走,主要原因是深圳当地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端制造业,增加了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比例。富士康当然属于前者。所以很多过去的优惠政策正在取消,甚至开始收紧。但是,要注意的是:富士康每年能为深圳带来50万个工作岗位,贡献上百亿税收(据《环球企业家》杂志的数字)。对这样的明星企业都要动手,可见深圳政府决心之大。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未来。对于准备承接富士康的内陆地方政府而言,其带来的短期利益之大,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比如分配问题,富士康的连跳数字是否会在异地重新增长?难道,到了武汉,当地工人就能接受低工资的待遇?在深圳富士康工作的工人不也是四川、湖北、湖南人吗?

对于富士康而言,用整体加薪的下策安抚人心,固然已经见效,但是作用能有多久?对于富士康这样的盈利模式建立在低人力成本的企业而言,工人加薪会动摇它生存的基础。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也许富士康到了新地方,几年后就会变成地方上一个大鸡肋甚至大包袱。

难道没有解决方法吗?

我提供一个,仅供各方参考。

刚才我提供了两个数据:50万就业岗位和百亿上交利税。

我再提供一个数字:据说,这次富士康痛下决心,一次性将工人的工资从1200涨到了2000,幅度有66%之大。虽然有媒体揭露说是假涨,但是我们且相信它,就按这个数字来算吧。

我们来算算。如果一个工人每月涨工资800元,那么50万工人一个月就是4个亿,一年就是48亿。

多吗?

我们看看富士康给当地政府一年贡献多少利税。一百亿。

48亿,还不到100亿的一半。

如此算来,假如准备引入富士康的地方政府给它一个政策:每年其上交利税的一半,由政府直补给工人,作为补贴。会有什么效果?

首先,富士康肯定特别高兴,地方政府为它卸下来一个大包袱。而且,将工人的直补金额与上交利税挂钩,也能刺激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建设“和谐富士康”。

地方政府也挺高兴,返还一半,还能白得一半呢。更何况,解决50万工作岗位,不仅仅经济问题,还关系到社会安定问题。而政府此举,定让百姓感恩戴德,绝对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富士康也可以给其他企业做个表率,不但能激励本地企业,还能带来更多的外来大企业入住。

对于工人,好处就更是一目了然了。不但得到了经济收益,而来自政府的支持和关怀,其心理意义也很重大。

当然,这个方案的前提是富士康不能在财务上玩猫腻,故意少报税收。

对于富士康所在的行业而言,这个担心没有必要,因为富士康的财务透明程度,比任何一家中国上市公司更甚,以至于“富士康生产一台iPhone能赚多少钱,apple了如指掌”。

可能还会有人说:你这个方法目光短浅,不利于淘汰落后产能。

我想说: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需要一步步去做,总不能饿着肚子去发展新兴产业吧?!富士康能有这么大的经济规模,而且还在扩张,就说明它的经营模式能够满足市场现在的需求。而且,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能解决就业岗位的企业,本身就值得在现阶段支持。

当然,现阶段支持不等于一直支持下去。随着我们国家新兴产业的崛起,慢慢的,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要么转型,要么倒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会发挥作用的。

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眼前看来,也许我这个建议,是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的。

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